机器人餐厅你吃了吗?“机器代人”还有多远?

机器人技术 2021-05-31 11:33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慧敏|北京报道

碧桂园日前宣布,旗下千玺集团全球首个机器人餐厅综合体正式开业,千玺集团还对外发布了机器人餐饮发展战略。

疫情之下,对机器人等智能设施的研发生产和使用进一步被催化。除碧桂园外,美的、格力等巨头也不断加大在机器人产业的布局投入。

各路资本纷至沓来,机器代人时代就要来了吗?

巨头争相造机器人

千玺集团的机器人餐厅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餐厅里粉面机器人、早餐机器人、咖啡机器人等餐饮机器人亮相,汉堡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等取餐机器人则实现了迭代升级。

千玺集团表示,2020年千玺机器人餐厅将以中央厨房为依托,进一步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机器人单机设备的量产,预计量产单机机器人设备约5000台。

而在碧桂园2020年工作会议上,碧桂园主席杨国强将机器人餐厅和博智林机器人、现代农业等一同列入碧桂园高科技产业版图。

今年全国两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杨国强还在一份提案中建议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建造机器人。杨国强建议,要研究制定覆盖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和应用全流程的政策支持体系。

杨国强表示,建筑行业“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加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更是对传统建筑企业的开工和生产带来较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零接触、智能化生产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

事实上,不只碧桂园,美的、格力等传统行业巨头都已纷纷加速布局机器人领域。

美的前收购全球知名机器人企业库卡,在业界倍受瞩目。据媒体报道,近两年,美的库卡积极扩大产能规划,扩建上海工厂,在广东顺德落地智能制造科技园,2019年顺德园区进入试产阶段。今年,库卡上海工厂将实现机器人年产能2.5万台,库卡顺德机器人生产基地年产能也将达到4万台。

另据董明珠自媒体披露,格力已拥有近1000种自动化产品,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数控机床、定制自动化设备、大型自动化线体等10多个品类,服务于家电、3C、模具、汽车、电子以及新能源等行业。,格力智能装备潜心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三大关键核心零部件。格力将会继续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深耕自动化和智能装备领域,并且继续扩大“无人工厂”的规模。

巨头的争相进入背后是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巨大空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全球机器人报告2019(WorldRobotics report 2019)》显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安装总量的36%,并超过欧洲和美洲的机器人安装量之和。

IFR预计,2020年到2022年,全球工厂将新增近200万台工业机器人。

各路资本加持

Wind统计显示,目前A股共有机器人概念企业60余家。而仅在今年,就有两家机器人公司登陆科创板。

6月11日, 知名机器人企业埃夫特在科创板IPO完成注册。埃夫特主营业务为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其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

埃夫特招股书表示,公司形成机器人正向设计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智能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三大类核心技术,经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2019年6月1日组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部机器人领域、机器人国家级实验室及机器人行业协会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鉴定,该等技术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不过,招股书显示,埃夫特20172019年报告期内持续亏损,尚未盈利。而这似乎并不影响各路资本的争相进入。多家投资机构的身影出现在埃夫特的股东名单中。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前,公司排名靠前的股东分别为芜湖远宏、远大创投、信惟基石、鼎晖源霖、睿博投资、美的集团、Phinda Holding、马鞍山基石、奇瑞科技、建信投资等。

几乎同一时段, 6月17日,业内知名的机器人零部件制造企业绿的谐波也通过科创板IPO审核。

绿的谐波核心产品为谐波减速器。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绿的谐波生产的谐波减速器主要应用在多关节机器人、协作机器人、SCARA等工业机器人上。

资料显示,绿的谐波减速器主要客户包括新松机器人、华数机器人、新时达、埃夫特、广州数控等知名机器人、智能制造企业,其精密零部件客户还包括ABB、通用电气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绿的谐波本次发行拟募资5.46亿元,其中4.81亿元将用于年产50万台精密谐波减速器项目。

招股书显示,绿的谐波上市前一轮融资中,三峡金石、中信并购基金和方广资本三家投资机构进入,而此前绿的谐波主要股东里已有众普投资、众盛投资、中信并购基金等投资机构。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是未来方向

有机器人领域专家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包括餐饮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因为与人们生活关联度高,受到关注。不过,就目前来讲,我们的机器人,尤其是占比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国元证券测算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实际仅为64台/万人,仍低于全球均值81台/万人,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元证券研报还显示,目前我国机器人销量增速中枢和机器人密度都与日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水平具有相似之处。预计未来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仍将保持中速发展,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34.2万台、本体市场规模达557亿元、系统集成市场达1672亿元;预计2019-2024年本体销量复合增速18.5%,本体与系统集成市场复合增速约12.6%。

当前,国产品牌在人才和研发领域持续投入,国内机器人产业链逐步完善。而随着2020年工业机器人行业逐步复苏,业内判断,国产机器人有望凭借行业东风、实现规模快速扩张,远期看,未来有望诞生出国际化的工业机器人巨头。

某机器人企业高管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公司未来的重点是要打造有智慧的或智能的机器人,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结合。

国元证券的研报也指出,机器人作为智能生产和工业互联的核心载体,未来将成为集、、人工智能等为一体的超融合产品,超越传统机械设备的概念,远期成长空间大。

上述机器人领域专家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传统的机器人是‘示教’,就是我们教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而真正智能型的机器人不光要有敏锐的‘视觉’‘触觉’,还要有自己‘聪明的大脑’,要有判断力。”

“事实上,发展智能型机器人,我们与国外产品可以说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机器人行业拥有自己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发展条件。中国的制造业门类和种类非常齐全,使得国内机器人产业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在这一点上,国外没有办法相比。比如一些发达国家,它的制造业有不少都放在境外,所以现在甚至有不少国外著名机器人公司来中国,如深圳等地区寻找应用场景,进行相关机器人的研发。”该专家谈到。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的统计数据显示,从应用行业看,2019年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44个行业大类,126个行业中类,与上年同期相比,拓展了10个行业中类。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是三大首要应用行业,分别占总销量的19.1%、14.2%和14%。

责编周琦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