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机器人竟然可以帮助人类这些脏脏的事
1、2月4日,工信部发布了相关倡议书,中国掀起了大规模的AI抗疫热潮。经过企业的加班加点,更多机器人紧急上线,加入了这场战役。
2、诸多科技公司的机器人陆续抵达一线医院,主要承担物流、消毒等作用。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中,研发防疫机器人还面临着其他难题比如,由于无法复工,团队线上线下配合难;部分部件在特殊时期受到国家管控,有些企业无法拿到样品;供应链企业不能复工,只能设计先行。
3、疫情的稳定可能会让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提升,把相关机器人变成基建,从而更加普及。,疫情过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将会变大,服务机器人则需要填充这些因为社交距离变大所需要的工作。
文/关渡 编辑/水笙
本文联合独家首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产品看似酷炫,但商业落地难,这是AI机器人公司普遍面临的困境。
2015年创办一维弦科技的唐博维对此深有感触。在2017年,一维弦花了一年半研发的MoRo机器人参与了当年的CES国际电子产品消费展,在参展的几万件产品中,被评为“最酷的14个产品”之一。
但对于商业场景来说,这款机器人的功能有些复杂,在推向市场时,它没有达到团队预期的反响。
唐博维从此将产品能否落地作为主要的关注点,设计机器人的方向改成了3D原则,即don,dirty,dangerous(无聊,脏,危险)。
今年春节期间爆发的疫情,因为病毒传染性强,一线工作人员十分危险,这是一个非常适合AI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2月4日,工信部发布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 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中国掀起了大规模的AI抗疫热潮。
在这份倡议书发布之前,1月27日,也就是大年初三,一维弦的研发团队结束了休假状态,开始研发适合在多场景进行检测和消毒的巡检防疫机器人。
更多机器人加入了这场战役,包括京东物流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易普森消毒物流机器人,钛米的智能消毒机器人,猎户星空的“豹小递”智能递送机器人,优必选紧急研发的室内测温巡检机器人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从市场应用结构来看,2018年我国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分别为8.9亿美元、5.1亿美元和4.4亿美元。按细分领域来看,家务机器人和物流机器人相对领先,市场份额分别为27.4%和24.9%。
而在融资方面,据工银投行分析师分析,目前服务机器人融资主要集中在具有原创性和出货量稳定增长的领域,比如物流机器人(AGV)、安防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技术等。
这波疫情,给服务机器人带来了机遇。在这场大练兵中,谁能快速脱颖而出?
国内服务机器人2019年部分融资情况,图源工行投行研究中心
1、紧急上线的防疫机器人
1月23日,武汉封城。
这也相当于正式宣告了此次疫情对全国会产生巨大影响。创业公司都免不了陷入同一种焦虑是不是该用壮士断腕的魄力尽量压缩成本?
唐博维还记得,当时自己的朋友圈都散发着同样的焦虑情绪,他和合伙人也曾经探讨过公司是否要“冬眠”,但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休养生息,不如以战养战,做更有意义的事。
危机中蕴藏着机遇。疫情期间,因为病毒的凶猛,更多的场景需要无人化,自动设备和机器人可以替代人上“战场”。
大年初三,一维弦开始决定要做一款能够在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进行体温检测、口罩检测,以及喷洒消毒液的防疫机器人。
分散在国内各地的员工们通过线上办公的形式参与到了研发中先凑够必要的工程人员开始分配工作,调整工作状态之后讨论防疫机器人所需要的技术,再之后,更多的员工陆陆续续参与到了研发之中。
在画图设计时,需要使用公司电脑里的专业工程类工具,为了避免风险,团队每天轮流预约去公司的时间,排着队去公司拿“装备”内部戏谑为“战时发武器”。
2月份,等到北京的疫情有所缓解之后,少数负责安装设备的员工无法在家里完成工作,做好防护回到公司工作。现在,在珠海的工程师团队也已经恢复正常工作,开始进行总装和调试。公司里,除了教育组的七八个员工在开发人工智能相关的大学在线课程之外,全公司的其余六十余人都参与到了研发之中。
“之前的MoRo系列机器人已经是非常成熟、完整的机器人了,所以在场景落地的时候,通常是根据所需要的功能,把MoRo的底盘或者手臂拿出来,做一些修改。”唐博维说。
根据原先的机器人产品,一维弦增加了测温、检测口罩的算法,以及配合喷洒消毒水的特点,调整路径规划的算法,整个产品就基本定型了,产品命名为MoRo S。
唐博维告诉连线Insight,防疫机器人的各部件都是一维弦量产比较稳定的产品,研发和出货都比较快,原先预计一个月的研发时间在一周半就提前完成,两周后完成了定型和小规模生产。
在研发过程中,一维弦的CTO几乎每天都是六点多开车去公司,晚上十点多再回家,团队其他员工也几乎都是以超负荷的工作量共同配合。
MoRo S 进入武汉中心医院,图源一维弦微信公众号
目前,一维弦生产的机器人在海淀区中关村互联网教育中心、启迪清华科技园和哈工大珠海新经济资源开发港等地投入使用,另有150台正在生产中。
MoRo S可以通过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定位、环境建模、导航技术和图像识别等技术,自动完成疫情高风险区域的日常巡视、红外人体测温、人员戴口罩检测识别及消毒液的喷洒,提高现有人员检测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防疫机器人总动员
2月以来,几位特殊的“员工”入职了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火神山与雷神山。
2月27日,医疗服务机器人小珈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上岗”,负责智能物资配送的工作,包括送物资进隔离区、回收被服、医疗垃圾等。
3月1日,四台来自大庆的自动炒菜机器人“铁人厨师”开始分别为火神山、雷神山制作餐食;3月5日,医疗机器人也“入职” 武汉雷神山医院,负责消杀和医疗配送。
服务机器人小珈,图源湖北农村广播微博
诸多科技公司的机器人陆续抵达一线医院,各有特点但主要功能相似,主要承担医院内部物资、垃圾配送、消毒等工作,它们能够通过、避障,顺利通行于医院内部,以成功减少人员接触、降低病毒传播概率。
在武汉之外的一线“战场”,机器人的应用大多在于体温检测、消杀、宣传导诊等工作。
例如,在深圳新冠肺炎患者唯一定点医院,深圳三院,优必选根据不同的需求输出了三套场景卫生防疫解决方案,室内测温巡检机器人、室外智能防疫机器人和医疗咨询机器人,在医院分别负责发热门诊体温监测与消杀、门诊部疫情管控与消杀、门诊大厅外宣传与导诊三个场景防疫工作。
这些机器人在落地应用过程中都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防护设备的消耗。但防疫机器人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如何更快速地制造出符合医院需求的机器人,是一个不断调整迭代的过程。
优必选这三款机器人的原型分别是负责公共安全、机房运维和党建服务,在疫情发生之后,才根据医院内不同防疫场景的需求进行修改设计。
2月12日,优必选的疫情应急技术攻关小组前往深圳三院与一线医护交流,发现原先为防疫机器人设计的功能太多了,医院最重视的功能反而有所欠缺,比如消毒。在22日消杀功能最终调试时,因为软件调试的问题反复调整了十几个小时,室外测温巡检机器人才喷出水。
测温同样是核心功能。据智东西报道,优必选技术工程师曾经回忆过在攻克技术时遇到的难题实验场景和实际应用场景差别很大,背光可能会造成测温不准,阳光直射到热成像镜头也会影响测温精度。,红外相机读取的温度和人体实际温度有差异。
而解决方案唯有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不断进行实地测试、改进核心算法。,团队通过WDR算法解决了背光问题,又通过调整相机保护外壳减少了阳光直射的影响。
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中,研发防疫机器人还面临着其他难题比如,团队线上线下配合难,前期只能通过远程办公进行沟通,后期再少量复工;红外测温器件在特殊时期受到国家管控,部分企业并不能拿到样品,供应链企业也因疫情不能复工,只能设计先行。
困难层出不穷,是对参战机器人的一次大考,也是对企业在特殊时期应对能力的大考。
3、疫情过后,机器人领域将有多少改变?
唐博维发现,在开始研发防疫机器人之后,自己团队的员工的精气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维弦曾经为银行提供过金库盘点机器人,在他看来,金库盘点机器人满足了银行节省人力的需求,但防疫机器人承担的工作更加危险,相比之下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
一线防疫人员冒着风险全副武装来回巡检,但如果可以用自动化设备代替基础防疫工作,安排人力从事其他重要的事,是一种对于防疫人员来说更安全、更负责、更高效的方法。
一维弦的防疫巡检机器人
为了快速响应市场,目前的一维弦的防疫机器人设计方向选择了不同场景的共同需求,比如机器人需要测温、每天喷洒消毒液等,随着公共卫生方面的探索不断深入,唐博维打算陆续为防疫机器人增加其他模块。
这次疫情导致的对机器人的需求,是暂时的吗?
唐博维认为,疫情结束,并不意味着如今涌现的市场就消失了。相反的是,可能会让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提升,把相关机器人变成基建,从而更加普及。
新的需求也会体现在各行各业。
主攻餐饮、医疗等场景无人配送机器人方向的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对36氪表示,到了四月,疫情防控稳定、线下逐步复工后,餐饮行业会慢慢恢复,迎来业务的快速增长,因为疫情影响下,大家更注重公共卫生,无接触配送机器人成为餐厅复工的标配产品。
擎朗送餐机器人,图源擎朗智能微信公众号
与餐饮场景相似的酒店等其他服务业场景中,首旅如家、万豪、凯宾斯基、香格里拉等酒店企业都早已引进酒店服务机器人,以代替雇员做不愿意做的跑腿送物等高重复性工作。在疫情之后,这样的趋势或许会愈发明显。
优必选相关负责人曾对外表示,疫情过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将会变大,服务机器人就会去填充这些因为社交距离变大所需要的一些工作。但智能服务机器人目前尚处在非常初期的起步阶段,没有达到大规模普及和应用的地步。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价格的制约,目前的机器人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高预期,也无法达到规模化发展。
但毫无疑问,这次疫情对于服务机器人行业来说,是一个获得关注、发展的好机会。
机器人技术
- 800多家中国机器人企业近半无产品
- 看看机器人在和你抢什么
- 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企业大佬们在贵阳大数据
- 机器人投入汽车产业园 探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 Cybertruck 电动皮卡换上黑色外衣,有望为
- 沁峰如何成为冲压机器人细分赛道国家专精特新
- 运动机器人智障了吗?
- Rivian 将投资 50 亿美元在佐治亚州建造电动汽车工
- 调查发布 - 制造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突围——
-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什么样的变化
- 进博会特斯拉展台最全预测 沉浸式体验智能制造
- 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 100%,极星 CEO 对
-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交互式 AI 才会“改变人类”
- 把握发展趋势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AI入侵教师职业,这五类产品发展迅猛
- 他们用AI和食用植物创造“人工肉食”,你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