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未来,走向未来 青岛“二次创业”加码机器

机器人技术 2021-05-31 11:20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来源 回澜听涛

每一场高规格的会议,都是一个高端的资源配置平台;每一个参会的高层次嘉宾,都是一个行业领域的资源节点。11月23日,我国机器人领域最具权威性的行业年度大会以“应对新挑战 拥抱新技术 抓住新机遇”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在青岛高新区举行,机器人领域的高端资源、高层次人才汇聚青岛互动耦合,碰撞新时代里新产业的新机遇。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认为,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展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塑造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和手段。开幕式上,面对来自全球的机器人产业企业家、专家、平台组织负责人,王清宪顶格表达了青岛“押注”机器人产业的决心

“青岛作为中国领先的制造业强市,拥有齐全的工业门类、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理应在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上做出更多引领性、创造性探索。”

参会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CMIF)、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IFR),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等地的机器人龙头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投资人,深耕机器人行业多年,自然明白青岛的优势。一系列产业、投资互动也以大会为平台开始了对接。

“青岛愿意在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与大家共同探索实践,让我们一起在青岛看见未来,走向未来!”产城同频共振,王清宪也代表青岛,向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潜在“合伙人”,发出了着眼未来的“合作邀约”。

01

青岛已经搭建好机器人产业“基础框架”

青岛对机器人产业的布局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已经有了多年积累。

大会举办地青岛高新区,在2014年就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青岛机器人产业正式进入国家机器人产业布局;

2017年,青岛机器人产业集群获科技部火炬中心批设创新性产业集群试点培育;

“十三五”期间,青岛机器人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呈现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底,机器人企业实现营收颇丰,初步形成了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去年以来,青岛通过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全力推动机器人产业突破发展,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达到了34.1%。

目前,机器人产业链条上下游均已在青岛初步形成企业梯次和产业闭环

世界机器人排名前10的企业中,已有ABB、KUKA、安川、发那科、那智不二越、新松等6家落户青岛高新区,毕勤、海克斯康等一批外资优质项目落户发展;

本土企业势头强劲,软控、科捷机器人、科捷智能装备、宝佳、北洋天青、星华智能等企业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了以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为主要基地的优质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在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领域,青岛有盈可润减速器、旭升视觉、智腾微电子传感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中游的产品层,有科捷、宝佳、新松等本体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在下游的应用层,有工业制造、公共服务、教育培训机构、安检等诸多应用场景。

,链上企业阶梯式分布,既有新松、软控、星华等上市企业,北洋天青、德系智能、通产等新三板企业,也有科捷机器人、科捷智能装备、宝佳自动化多家拟上市企业,还有元启智能、里奥、力鼎等一大批潜力企业,呈现有利竞争和引领格局。

目前,青岛鲜明提出建设创业城市,推动“四新”经济集群化发展。对机器人产业发展,青岛规划未来3年内全市机器人核心技术本地拥有率达到80%,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达到70%。

机器人产业的青岛机遇正在形成。

02

青岛城市战略契合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

产业发展需要市常从微观上看,所谓的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应用场景,场景足够丰富才能催生出足够的市场需求,进而提供足够企业发展壮大、更新迭代的利润空间。

“机器人作为一个融合技术,是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支撑下发展壮大的。当下也唯有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才能真正实现人、机、物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融合应用,推动更多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为研究透工业互联网而“啃”下了200多万字专业文章的王清宪,对于新兴产业需要什么了然于胸,也深知市场的事还得交给市场来办。包括机器人产业在内,许多新兴产业要实现价值、找到场景,就需要建立起供求、交换能自主良性互动的市场生态,这也正是青岛在倾全力布局的领域。

青岛正充分发挥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通过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着力营造包括、、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产业数字金融、细分产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技术、工业互联网科技应用服务等产业在内的全产业生态,这也是机器人产业发展最需要的生态。

立足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青岛计划每季度发布200个“工业赋能”场景和50个“未来城市”场景,目前已经累计发布了1000个“工业赋能”场景和150个“未来城市”场景,未来三年内将突破3000个。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设备,打造了海尔等33个智能互联工厂、青啤等81个数字车间和特锐德等236个自动化生产线。所有这些,都可以是机器人产业的市场空间。

资本是资源的放大器,人才是创新的主力军,资金链和人才链的完备与否,是机器人产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去年以来,青岛鼓励引导创投风投、社会资本参与全市3000家企业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改造项目;联合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15家头部企业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开展创业培训;建设国内首家工业互联网学院,按照市场需求“订单式”培养人才……面向新经济的资金链和人才链在青岛不断延长,机器人产业在青岛发展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资本和人才动能。

03

青岛“双节点”价值赋能机器人产业

青岛的最大优势是开放。国内许多相对于国际领先水平“后发”的产业,在发展之中也格外需要开放带来的国际优质资源。

机器人产业就是如此。目前全球超过85%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市场份额被国际厂商占据。青岛在充分发挥本土企业的市场主体、创新主体作用,对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重点支持的,发挥开放优势推动国际合作无疑是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因疫情而进一步加速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中,机器人产业资源配置也必将有新的调整,加强国际合作是必由之路,更是大势所趋。”结合当前全球的发展趋势,王清宪判断跨国的优质资源互动耦合将迎来“窗口期”,青岛在抢占这个“窗口期”上有“近水楼台”的优势。

青岛作为东部沿海城市、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是东向日韩、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具有“双节点”价值。RCEP的签署让青岛毗邻日韩的优势进一步放大,这也必然会为机器人产业的交流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在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开放大势之下,青岛正建设一批“国际客厅”,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商会和有意对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地方政府,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提供法律、审计、会计、签证、商务等配套服务。其中,人工智能“国际客厅”已经吸引达闼科技等机器人企业入驻,更好融入全球机器人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

青岛作为正在创业的城市“独角兽”,有雄厚基储有优越条件,青岛聚集优势资源加码发展机器人产业,自然也会成为行业内的一次机遇风口。这是青岛为机器人产业头部企业、成长性企业和创业团队、科研人才等提供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

欢迎来“合伙”。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