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奖补2000万 青岛真金白银支持机器人产业
昨天下午,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戴淑伦做客“网络在线问政”栏目,就新出台的机器人产业政策与网友进行了深入交流。戴淑伦详细介绍了青岛市机器人产业政策的动态和核心内容。
今年3月18日,青岛市正式发布了机器人产业政策,这是省内首个针对机器人产业的政策,其优惠力度在全国也极具竞争力。该政策旨在快速聚集整合各种要素力量,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助力青岛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领军城市。
政策内容涵盖六个方面,包括支持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平台建设、创新产品研发、国际性或国家级机器人大赛活动的举办以及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设立。其中,对年营业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将给予相应的上规模奖励。对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的引进培育也有相应的奖补措施。
在产品研发方面,政策实现了新的突破,对列入《国家首台(套)目录》的机器人产品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为了鼓励地产地用,政策还为生产方和购买方提供了双向奖励。
戴淑伦还谈到了正在进行的青岛市工业企业“机器换人”项目申报工作。根据现有政策,企业购置的各类机器人,如焊接、喷涂、搬运、装配等机器人都可以申报。对购买使用工业机器人设备的企业,将按设备购置款的1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在化工、民爆等高危行业推广特种机器人的,单个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
此次网谈还提到,对于在我市举办的国际性或国家级机器人大赛活动,将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助。这一举措旨在鼓励更多的机器人大赛在青岛举办,为青岛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青岛市的机器人产业政策是一个全面的、具有竞争力的政策体系,旨在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为青岛的机器人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岛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心。
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我们期待青岛的机器人产业能够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青岛的高端制造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也期待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能够加入到青岛的机器人产业中来,共同推动这一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