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工业精神背后的隐藏属性
何谓工业4.0?当“中国制造2025”成为国家战略时,中国制造业开始意识到,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在这一变革中,中国制造企业如格力,并未仅仅扮演追随者的角色。
若非亲眼目睹格力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的运转,难以想象其制造水平的高度。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竟由格力自主研发生产。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告诉国内媒体,自2012年起,格力便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了自动化发展规划,仅用了三年时间,便从设立自动化研究院到实现准备制造设备的量产。外界对格力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制造领域的了解甚为有限,实际上,格力在中国制造业的思索和实践已经被大众忽视了太多。
在大众眼中,格力是中国甚至全球最好的空调产品制造商,“好空调,格力造”已深入人心。除了空调产品,格力早已布局晶弘冰箱、TOSOT生活电器等领域。今年,格力甚至推出了第一代手机产品。这些新品类的布局并非简单的多元化布局,对于一个已经拥有千亿规模的企业而言,单纯的多元化并不困难。但格力更长远地考虑了基于智能时代的战略需求,其中,布局智能化是关键一步。
智能化时代已经开启,智能空调1.0时代的产品已经面世。许多企业已经推出基于移动端控制的智能空调产品,而格力则率先进入移动硬件市场。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的结合与互动至关重要,手机恰好是连接两者的最佳载体。移动端的控制在数据采集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广泛应用于改善和提升用户体验,用户粘合度将大幅提升。这意味着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作用将大于销量。毫无疑问,格力再次走在引领者的道路上。
智能化产品的诞生既源于设计,又依赖于智能制造。格力从单纯的家电制造向装备制造延伸,甚至称之为产业下沉,这是其基本逻辑。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数十年来,格力在产品制造上的深耕,使其在产品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制造能力的提升上达到世界水平。格力将制造重心进一步下沉到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实际上,中国在基础装备制造设备上的依赖进口体现了制造业的受制于人。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旨在让中国制造摆脱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形象,从基础装备制造到产品制造实现全面质的飞跃。幸运的是,在中国版本的工业4.0战略提出之前,格力已经全面迈入智能制造和智能化领域。那些隐藏在幕后的、关于中国制造的思索和实践,正是中国制造业最需要的工业精神。
格力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成功史,更是中国制造业迈向智能化、自主化的缩影。它的每一步创新与实践,都为中国制造业树立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机器人技术
- 格力工业精神背后的隐藏属性
- SpaceX火箭成功发射并回收 但整流罩回收失败
- 磁控新升级 这项技术能单独控制微型机器人完成
- 躲开熊孩子 机器人在热闹的商场是如何移动的?
- 京东物流上线秒收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
- 德国工业机器人哪家强
- 四足机器狗、长征云 来看世界机器人大会的高科
- 谷歌上线 AI 语法检测工具 助力用户提高写作措辞
- AI实验室都黄了,我们还有几个能坚持人工智
- 机器人技术包括四个方面 机器人技术包括四个方
- 加大研发投入,大族机器人获1.65亿元A轮融资
- 博众精工科创板申请获受理2025年净利润为3.2亿
- 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将在郑开幕
- 机器人工程属于什么大类
- 特斯拉揭秘影响其续航里程计算的所有因素 包含
- 汉堡机器人多少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