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革命要先革惯性思维的命

机器人技术 2025-04-04 05:59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金融行业而忽视工业及其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欧盟强调,工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创造了欧盟的出口、研发私人投资以及大量就业机会。正因如此,西方正迎来新一轮的“再工业化”和“工业复兴”浪潮。这场变革的成果已在短时间内显现。

以美国汽车产业为例,金融危机前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危机前,美国生产汽车的平均成本高于日本,如今却实现了成本逆转。这背后的推动力不仅源于西方国家的战略措施,更得益于新技术带来的工业模式转型。特别是智能化机器人的引入,已成为工业生产中的显著变革。

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国家,中国在机器人生产领域也占据重要地位。虽然中国机器人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机器人应用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尽管为海外市场提供了大量机器人产品,但在国内工厂中,机器人的身影却鲜见。这种反差凸显了中国在这一轮工业竞赛中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器人应用率低的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核心技术专利。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购买和使用机器人的成本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不划算。虽然劳动力成本上涨和适龄劳动力减少推动企业寻求转变,但采用机器人生产的企业仍属少数。一些企业更倾向于将生产线内迁到劳动力低廉的地区,而非升级现有生产线。

除了技术差距,一些企业的理念也存在阻碍机器人取代现有生产模式的观念。有人认为,应用机器人将导致大规模失业。但实际上,机器人在生产中既是替代也是补充。机器人生产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及竞争优势。其他国家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

机器人的应用并未导致一些国家出现失业大潮,这与农业机械化的情况截然不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他产业吸引了简单劳动力,抵消了机器人在替代方面造成的减员效应。企业选择机器人代替简单劳动,与就业观念转变有关。机器人的出现,实际上缓解了结构性失业对生产的冲击。

一些人不愿意采用机器人,可能与惯性思维有关。他们习惯于现有产业模式,对创新红利不感兴趣,更热衷于规模、投入和资源比拼,对技术升级和依靠创新生产模式提高效益存有畏难情绪。

要赶上这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中国必须努力消除观念上的误区,为机器人的应用扫除前工业化时代的思维阻碍。技术变革必须与思想观念变革同步进行,否则我们可能会再次错失历史机遇。罗百辉的见解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现在是我们行动的时刻。

上一篇:乐高机器人五合一:如何玩转高科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