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革命要先革惯性思维的命
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金融行业而忽视工业及其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欧盟强调,工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创造了欧盟的出口、研发私人投资以及大量就业机会。正因如此,西方正迎来新一轮的“再工业化”和“工业复兴”浪潮。这场变革的成果已在短时间内显现。
以美国汽车产业为例,金融危机前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危机前,美国生产汽车的平均成本高于日本,如今却实现了成本逆转。这背后的推动力不仅源于西方国家的战略措施,更得益于新技术带来的工业模式转型。特别是智能化机器人的引入,已成为工业生产中的显著变革。
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国家,中国在机器人生产领域也占据重要地位。虽然中国机器人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机器人应用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尽管为海外市场提供了大量机器人产品,但在国内工厂中,机器人的身影却鲜见。这种反差凸显了中国在这一轮工业竞赛中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器人应用率低的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核心技术专利。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购买和使用机器人的成本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不划算。虽然劳动力成本上涨和适龄劳动力减少推动企业寻求转变,但采用机器人生产的企业仍属少数。一些企业更倾向于将生产线内迁到劳动力低廉的地区,而非升级现有生产线。
除了技术差距,一些企业的理念也存在阻碍机器人取代现有生产模式的观念。有人认为,应用机器人将导致大规模失业。但实际上,机器人在生产中既是替代也是补充。机器人生产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及竞争优势。其他国家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
机器人的应用并未导致一些国家出现失业大潮,这与农业机械化的情况截然不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他产业吸引了简单劳动力,抵消了机器人在替代方面造成的减员效应。企业选择机器人代替简单劳动,与就业观念转变有关。机器人的出现,实际上缓解了结构性失业对生产的冲击。
一些人不愿意采用机器人,可能与惯性思维有关。他们习惯于现有产业模式,对创新红利不感兴趣,更热衷于规模、投入和资源比拼,对技术升级和依靠创新生产模式提高效益存有畏难情绪。
要赶上这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中国必须努力消除观念上的误区,为机器人的应用扫除前工业化时代的思维阻碍。技术变革必须与思想观念变革同步进行,否则我们可能会再次错失历史机遇。罗百辉的见解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现在是我们行动的时刻。
机器人技术
- 机器人革命要先革惯性思维的命
- 乐高机器人五合一:如何玩转高科技
- 机器人还会自我繁殖?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诞生
- 工匠精神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助力智能制造
- 工业机器人主要功能有哪些如何应用于实际生产
- 2020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盛大启航
- 沃尔玛要求员工不得将公司信息输入ChatGPT
- 达闼科技:机器人有了云端大脑
- 2025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或突破10亿美金
-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不断发展,以下这些工作岗位
- 机器人要电气编程吗
- 小升初择校哪些证书最有用
- 碧桂园机器人正式上岗!建筑工人要淘汰了
- 这个机器人可以代你手书信件
- 金叁财税集团董事长 王艳 财务机器人的应用现状
- SpaceX星舰下一次试飞时间曝光 NASA局长透露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