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技术让AI秀出新高度
2020年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在青岛盛大开幕,吸引了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520名顶尖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本次大赛由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是面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领域的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
青岛,这座浪漫的海滨城市,正坚定不移地走在制造强国的道路上,展现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火车头作用。开幕式的致辞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陈晓明向在场的所有人表达了这一骄傲之情。本次大赛不仅是对选手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储备的一次大检阅。
大赛总裁判长黄麟强调:“我们并不缺乏人工智能领域的高层人才,但基础人才的培养同样重要,后续人才梯队的建立是关键。”为此,本次大赛共设三个赛项:智能传感器技术应用、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及飞行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每个赛项都分为职工组和学生组两个组别,且均为双人团体赛。获得职工组前三名的选手将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在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比赛中,来自安徽金寨技师学院的杨燕老师深感启发:“先进技术也需要基础支撑,这次比赛对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性。”而对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许嘉豪来说,这场比赛则是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他运用所学知识操控机器人完成导航、装备等任务,收获颇丰。
除此之外,智能传感器技术应用比赛同样引人注目。裁判长金文兵介绍,选手们需要完成对这一人工智能设备的安装、操作、调试和应用。这一技术相当于摄像头的智能升级版,能检测产品的尺寸、颜色,甚至零点零几毫米的误差都能被精准检测出来。掌握这项技术,对于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职场、提高薪资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而飞行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比赛则将理论付诸实践。选手们在室内进行安装、调试、功能验证后,还需进行户外实战。每一个场景都设置了不同的障碍物,考验选手们的技术水平。副裁判长钟伟雄表示,这项比赛的成果最终将应用于农业耕种,对精准农业和智能植保的开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次大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盛会,为选手们提供了实践、交流、学习的机会,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通过这场比赛,我们能看到青岛以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