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机器人原生代三位设计师的四件实验性产品
互联网的浪潮孕育出了一代“数字原生代”,那么当人类步入与机器人共存的新纪元,是否将催生出一个全新的世代——“机器人原生代”呢?最近,三位富有前瞻性的互动设计师Stephen Bogner、Philipp Schmitt和Jonas Vogit联手启动了一项名为“培育机器人原生代”的革新项目,该项目包含四件充满实验性的产品,旨在人与机器人的未来关系。
而对于那些即将成为“机器人原生代”的婴儿们,接触到的第一份与机器人的亲密体验,或许来自一只机器手臂的温柔哺乳。这只机器手臂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旨在节省父母的时间,同时自动化的边界。人与机器人之间,或许将建立起一种超越工具的特殊情感纽带。
当工业机器人穿上恐龙的服装,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时,我们不禁要问:机器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将如何演变?如果他们变得更加亲切,能否超越仅仅是工具的地位呢?这款产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一问题的有趣视角。
《我的第一个机器人》一书为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机器人世界的大门。书中介绍了机器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这本书不仅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暗示了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
设计师Stephan Bogn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机器人原生代’崛起之前,我们希望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社会思考。”他认为,通过提前展开关于机器人技术的讨论,社会或许能够将机器人开发引向一个更加积极和正面的方向。
机器手臂和恐龙机器人这两件产品尤为引人注目,它们旨在机器人是否能够融入人生中最亲密的时刻。Bogner表示,“机器人原生代会与机器人一起成长、玩耍。”他们或许会如同保留童年时的毛绒玩具一样,保留自己的第一个机器人作为珍贵的回忆。
卧室安全开关不仅让机器人停止运作,而且操作简单到儿童也能轻松掌握。设计师们相信,这样的产品会像烟雾检测器一样普及并成为家庭必备。
关于未来的态度,设计师们认为,“机器人原生代”会以更加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机器人。人们会逐渐习惯机器人的存在并珍视它们带来的便利。设计师们并不盲目乐观或悲观。他们意识到现实可能是介于乌托邦和反乌托邦之间的灰色地带。他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引发更多关于人与机器未来的深入思考。图片来源:stephanbogner官网。
机器人技术
- 培育机器人原生代三位设计师的四件实验性产品
- 山西省将举办人工智能博览会 历年来规模最大
- 有史以来首次3D打印 氢燃料无人机飞行 续航时间
- 联想也看好机器人投资
- 普华召开云计算渠道大会探讨业内合作
- Moto正式发布摩路由M2:新一代穿墙神器诞生!
- 美军探索战场机器人组合作战
- 终于来了!谷歌边缘计算下大棋,推出物联网A
- IBM携手MIT组建新实验室:人工智能将有像人一样
- 十堰一驾校实现机器人教学 车载人工智能系统
- 人与机器人的完美协作,简单高效的解决繁杂工
- 超八成已部署私有云企业应用开源技术
- 19岁少年开发机器人律师 打赢16万个停车罚单官司
- 电子文档管理领域的云计算运用
- 腾讯COO任宇昕畅想AI in All 腾讯觅影解锁AI医疗实
- 麒麟杯2025最受用户喜爱的商用机器人TOP10:小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