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推作业场景精准教与学
在信息化教育浪潮中,我国正迎来一场全新的数字革命,其深度与广度前所未有。这场革命的核心在于对作业价值的深度挖掘与重塑,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以来,关于作业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作业不再仅仅是巩固知识的工具,而是成为衡量教育质量、诊断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载体。那么,如何在这场数字革命中精准把握作业的本质,实现作业的“减量提质”呢?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征程上,信息化技术应用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顶层设计到政策部署,从基础设施到数字资源的搭建与应用探索,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展现出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推出,更是呼应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刻变革,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地方层面也在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已经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或教育数字化转型方案。这些规划不仅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更强调了科技在教育中的赋能作用,旨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升教育质量。
在这一背景下,精准成为高质量教育的关键。作业设计的精准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这不仅是对作业量的控制,更是对作业质的提升。
在这一转变中,云思智学等企业的参与为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活力。他们通过高质量作业平台,帮助学校实现作业设计、数据采集分析、反馈改进等环节的精准化。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正如广勤中学校长叶皓所言:“高质量作业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这场数字革命中,我们需要的是符合课标、精准有效、及时反馈的作业,而不是机械重复、缺乏针对性的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减负增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而精准化则是高质量教育的关键。在这场数字革命中,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教育体验。在文渊小学,每位老师每月都会进行平均36次的作业数据采集,这相当于每天都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实时的跟踪与记录。这样的高频数据积累,不仅反映了学生在每一章节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为教师提供了精准的教学反馈。比如,在教授第二单元的笔算除法时,针对第四课《商中间有0的除法》与第七课《灵活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比较,虽然第七课时的内容稍显复杂,优秀率相对较低,但老师们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增加课堂复习和重点难点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强化理解,提升掌握程度。
技术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强大后盾,正在文渊小学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专家眼中,云思智学的高质量作业系统,正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多种作业场景和不同学生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解决方案。
这个系统拥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5.4亿题库,正是这个海量的高质量题库支撑起了高质量作业的可能。更令人惊叹的是,AI系统的搜索、推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精准地为每个学生推送最适合的题目和资源。在数据采集和批改的过程中,OCR和图像识别等技术将教师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于作业的精细讲解和个性化辅导。
以无锡市广勤中学为例,自2021年9月起,该校与云思智学展开合作。借助云思智学的高质量作业系统、大数据学情分析系统、AI技术和信息化智能终端等,将作业全流程数字化。这不仅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能够更高效地评价作业、管理教学、进行课堂讲评,还能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精准练习,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云思智学的高质量作业系统还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实现高效管理。通过数据看板,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情况,使作业管理更加智能和精准。
在减负的背景下,云思智学的高质量作业系统正在学校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期待更多年级和学科能参与到这一系统中来,帮助师生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培养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是我们实现高质量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