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催生的机器人热能走多远
随着暑假的到来,各类机器人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开设机器人暑假班,其中包括创意航模班、人形机器人班、绿色能源班以及智能之星班等。在湖南长沙的培训机构中,尽管培训费用高昂,但依然吸引了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报名。
近年来,机器人教育逐渐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关注。随着各种机器人竞赛活动的风靡,不少学校已经开展了机器人教育,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机器人教育培训机构。许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对机器人教育的认识仍然模糊,对于机器人教育究竟是什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如何等方面都缺乏了解。
机器人教育正在悄然兴起。在长沙,一些家长已经开始关注并准备让孩子参加机器人培训。例如,陈女士的儿子才4岁,但她已经关注机器人培训一年之久,跑遍了长沙大大小小的机器人教育培训机构,并听过不少课程。她认为机器人是一个高深的领域,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前途,因此希望孩子能够学习这门技能。
尽管机器人培训课程价格不菲,但在长沙某机器人培训机构,仍然有许多家长前来咨询和报名。该机构开设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课程,从低幼班到高级课程,价格逐年递增。尽管如此,培训市场仍然非常火爆,许多家长都愿意为孩子报名参加培训。
长沙师范学院副教授刘红平长期从事机器人教育和研究,并指导学生获得了多项大奖。据他介绍,长沙的机器人培训机构近年来数量大幅增加,不仅培训机构增多,开设机器人兴趣小组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机器人教育包括建构、编程和控制三个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内容不同,从简单的零部件拼装到高级编程等。
尽管机器人教育正在逐渐普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一些机器人赛事的功利化倾向严重,一些比赛成绩甚至可以获得加分。这导致一些学校和老师过分追求比赛成绩,购置机器人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比赛需要。这不仅忽视了机器人教育的科普性质和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也导致了一些家庭为了获得好成绩而过度投入资金和资源。
机器人教育正成为一个热门领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对机器人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机器人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推动机器人教育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加强对机器人赛事的管理和规范,避免功利化倾向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让机器人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和发展机会。刘红平透露,当前许多学校为了追求优异成绩,不惜高薪聘请机器人技术专家及厂商服务商,为学生定制比赛方案、调试设备。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成为了比赛的工具,失去了真正的比赛意义。由于可能存在升学优势,部分家长的心态也变得功利,盲目为孩子报名机器人培训班,直接催生了机器人培训热潮。
对于比赛本身的问题,刘红平指出,我国的机器人竞赛规则仍需完善。在某些比赛中,有参赛者为了取得好成绩,采取不正当手段,如干扰其他选手的比赛设备,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机器人比赛的公平性和意义。
机器人教育已然成为全球趋势。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已将机器人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普及机器人知识。在我国,《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也将机器人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机器人教育在我国仍然以培训机构为主,学校课堂教育相对较少。
在湖南等地,大多数学校的机器人教育仅限于兴趣小组和培训班的形式,真正纳入课程的学校不多,规范的机器人教学模式尚未形成,农村学校的机器人教育更是匮乏。
湘潭市的一位机器人教师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机器人教育的投入成本较高,没有专项投入,学校难以承担;其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发展缓慢,教学活动缺乏系统性;师资短缺也是一大难题。
专家表示,机器人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机器人技术是国际竞争的重点,而机器人教育则是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要从本质上推进机器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必须依靠、机器人厂商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其中的政策支持和学校的教育基地作用至关重要。
刘红平建议,应该构建一个真正体现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比赛环境,加强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开展更广泛的校际、社区和地区间的比赛。研发实用、兼容性强、开放性好的机器人教育产品,降低门槛;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提升机器人教育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机器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