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示范政策创新 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机器人技术 2025-02-07 10:00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日前,科技部发布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描绘了一幅蓝图。到2023年,我国将建设大约20个试验区,打造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那么,哪些城市将有望被选为这些试验区呢?让我们来听听相关专家的解读。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是落实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要载体,旨在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生态,打造各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区域创新发展模式。这些试验区的建设将依托地方开展,充分发挥地方主体作用,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试验区的选择将遵循应用牵引、地方主体、政策先行、突出特色的原则。”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全表示,重点会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也会考虑各地方在人工智能基础、潜力、积极性以及特色优势等方面的因素。

中国各地方对发展人工智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纷纷出台规划和政策。截至2018年底,已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了人工智能专项政策,提出了各自的发展定位与目标。哪些城市能够成为试验区,将取决于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引领、特色优势以及政策创新等方面的表现。

具体而言,北京、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并已经在试验区建设中取得积极进展。北京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构建政产学研金用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而上海则以场景驱动与治理创新融合试验为战略抓手,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率先示范。

除了北京和上海,还有相当一批地区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也形成了独特优势和特色,如深圳、杭州、广州等地,都有望成为试验区的有力竞争者。这些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场景、产业基础、人才储备、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有望在试验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哪些城市将被选为试验区,将综合考虑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潜力、特色优势以及政策创新等方面的表现。试验区的建设也将遵循应用牵引、地方主体、政策先行、突出特色的原则,旨在通过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城市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的四重条件与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双轮驱动

徐峰对申请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的城市提出了四个必备条件:丰富的科教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健全的基础设施以及明确的支持措施。这四个条件,犹如人工智能试验区的“四梁八柱”,为打造坚实的产业根基提供了方向。在徐峰眼中,这些城市应当拥有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或关键技术领域的高水平研发机构,这不仅彰显了其在科技领域的实力,也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产业基础与规模也是考量一个城市能否承担试验区重任的关键。

而在徐峰描述的这些理想试验区中,原则上应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或国家高新区的所在城市,并已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产业方向。那些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城市,无疑是人工智能应用示范的优选之地。这些新兴和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地,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其技术和社会属性的融合变得日益显著。治理的缺失对人工智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在此背景下,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社会治理问题。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为此成立了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该原则以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为主题,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基本原则。

试验区的建设将与人工智能治理紧密结合,互为促进。在这一过程中,试验区将积累形成人工智能治理案例和经验,为国家制定人工智能治理规范提供参考。国家在细分领域的政策和规范也可以在试验区先行先试,如数据隐私保护、自动驾驶交通责任认定等。李修全认为,人工智能治理涉及未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术界、产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试验区的社会实验将借鉴国际经验,提升社会治理和政策研究的科学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技术应用过程中对社会的影响,并广泛吸纳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反馈,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坚实基础。这不仅能够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使人工智能成为改善民生、增进公众福祉的有力工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