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提速智能化改造 人机平衡难题待解
去年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互联网+制造”的融合发展,中国正迎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内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也加快了智能化改造的步伐。
日前,美的空调首次公开展示了位于广州南沙工业园的全智能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累计投入已超10亿元,平均自动化率达到16.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全智能生产线内机和外机的自动化率分别达到了64%和65%。
美的对智能制造的追求体现在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人与设备整合为一个系统,实现技术人员对生产的实时监控、订单的即时反馈以及消费者的个性化服务。这种数字化控制不仅使空调关键设备控制点得到精准控制,还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之路并非坦途。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攻克一系列世界性和行业性的技术难题。无人化工厂也带来了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如何在机器换人的大潮中平衡人与机器的关系,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是美的以及所有制造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探索智能化生产的过程中,美的空调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从内部工艺到外机组装,大到压缩机小到螺丝钉的组装,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机器人的标准化作业。每一个工件都有对应的条码,机器人通过信息化系统识别,能“知道”哪一个零件应该配套哪一款机型。这不仅让一条生产线能适应多种空调机型的生产,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灵活性。该生产线还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生产管理和控制,推动管理移动化与决策数据化。
在智能制造领域,美的空调敢于尝试和创新。全智能工厂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品质稳定、成本最优、柔付。例如,全智能生产线能够实现快速换型和高一次组装合格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扫描产品身上的“ID”号码,能够直接与电商平台取得联系,实现供应智能化和内外互联。这种智能化技术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和快捷方便的需求。
美的空调的战略规划是从自动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未来,美的将加大在机器人领域的投入建设,推动从制造智能化到“全价值链”的智能化转型。在供应、订单、研发、产品和生产等环节都会加快智能化的步伐。
随着生产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劳动力需求不断减少。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的操作工数量已从几年前的峰值下降到现在的不到一半。这样的变化同样发生在其他事业部和中央空调事业部中。机器换人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如何平衡人与机器的关系将是未来制造业面临的重要挑战。美的集团正在积极推进机器换人的战略转型,这一变革带来了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黄国强表示,如今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多样化的职业体验,对工厂中的重复性工作缺乏兴趣,这也促使美的加快机器换人的步伐。尽管一线工人的薪酬在不断提高,但招工难和流动性大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家电生产企业。为了减轻人力负担,美的空调在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采取了逐步减少人员的策略,主要是“只出不进”的方式。
自2012年以来,美的集团已经累计投入使用了800多台机器人,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每年将新增500台机器人投入使用,两年后机器人保有量计划达到1800台。长远来看,美的集团有着更为宏大的规划,目标是达到万台机器人的规模。这一巨大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智能生产线的改造不仅仅是投入成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配置机械手与工人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杨愉强在谈到智能生产线改造的难点时,也提到了经济效益的问题。他提到,确定哪些环节需要引入机械手,以及机械手的配置数量,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对此,投资者和业内都感到头痛。尽管如此,吴文新坚信实现智能化是中国制造业的必然趋势,长远来看这将大大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和效率。智能化转型不应该仅仅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来考虑,而应该将品质放在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团正在准备推行线上操作工用本科毕业生计划,以应对智能生产线对操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实现智能化后,人力资源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汪小进表示,虽然一些简单的岗位会被机器人取代,但更多的是需要懂得机器人调整技术和生产线技术的人才。未来美的将更重视技术人员的招聘和培养,并会有相应的员工培训计划以跟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这样的变革不仅使美的集团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