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建房时代渐近 碧桂园实践房企碳中和”新路径
随着全球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共识,我国也在朝着这一目标稳步迈进。其中,建筑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少房企纷纷投身于碳减排的浪潮中。作为行业的领军者,碧桂园自2018年起便以“全竞提升”为主题,追求高质量发展和高科技型企业转型。
近三年来,碧桂园用实际行动证明,“机器人建房子”的时代已经来临。智能建筑的发展不仅代表着中国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方向,更是实现房地产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碧桂园集团于2018年7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智能建造解决方案,专注于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等技术的研发、生产与应用。
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碧桂园积极探索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径。2021年下半年,公司积极推进机器人建房的试点工程,通过科学铺排施工工序,让建筑机器人像流水线一样施工作业,大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截至目前,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多个省市自治区,累计交付超60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550万平方米。
博智林通过高质量、稳定的施工和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地管理,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施工返工率,减少了建筑材料的浪费,降低了工业污染排放及碳排放。这样的创新模式为房地产企业探索“碳中和”新路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兼顾效率、质量、安全、环保、成本等要素的精益建造。
可以说,碧桂园及博智林的智能建造探索,不仅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也为整个房地产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幸运的是,有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正在被广泛应用——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流动制砖车。这种车辆可以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宝贵的再生建材制品,如园林路面砖、植草砖、盲道砖和实心混凝土砖等。即产即销,不仅变废为宝,还能大幅减少建废清运费、砖类建材采购费,降低粉尘污染和运输排放。
博智林公司正在研发46款建筑机器人,其中大部分机器人可应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和装配式建筑施工。这些机器人已经形成了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涵盖了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多个领域。这些机器人的应用,无疑将大幅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
在碧桂园的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凤桐花园,这款制砖车已经成功投入使用。截至2021年9月15日,该项目通过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流动制砖车累计消纳建筑垃圾450吨,生产路面彩砖超过20万块。该项目还成功布局了11项国内发明专利和3项海外发明专利,显示了其在建筑废弃物再利用领域的强大创新力。
碧桂园的目标是成为为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并逐渐向制造业转型发展。建筑机器人是这一转型的关键一环。该公司依托建筑机器人自动化施工、新型装配式材料标准化生产、BIM全周期管理数字化系统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引入精益建造理念,打造新型建筑施工组织方式,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碧桂园的住宅产品也经历了多次迭代。从初创期的多层洋房,到情景洋房、玲珑别墅,再到多样化产品和标准化产品,最后是精工品质、好房子系列。这些产品的不断升级,体现了碧桂园对产品力和服务力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其近年来持续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内容。产品力不仅是碧桂园的生命基因,也是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深耕地产行业近三十载,碧桂园的地位与口碑始终与“产品力”紧密相连。这一核心关键词不仅是其发展的基石,更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正如碧桂园的创始人杨国强所言:“我们要时刻回归初心,坚守工匠精神,不断追求产品力的极致提升。”
碧桂园对于产品力的执着追求,如同艺术家对待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力求完美。每一处的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碧桂园的心血与汗水。从选址、规划、设计到施工、交付,每一步都严格把控,确保产品的品质与性能达到最优。
这种对产品力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表面,更是深入的坚持。碧桂园明白,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力,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碧桂园始终秉承工匠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努力为每一位客户提供更美好的居住体验。
正是基于这种深厚的产品力底蕴,碧桂园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口碑相传,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地产行业的佼佼者。在未来的发展中,碧桂园将继续坚持初心,不断提升产品力,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