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 规上工业迈上千亿台阶 机器人产业异军突起
永川区紧跟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明确自身作为重庆大都市区重要组团以及城市发展新区重要节点的地位,同时积极拥抱“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的浪潮,努力书写“园区”与“城区”的双赢篇章,推动工业经济迈向新的高峰。
据了解,永川区在2015年的工业总产值成功突破了1200亿元大关,较2010年增长了2.8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3%。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其总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标志着这一领域的产值正式迈入了千亿时代。
永川区的工业发展质量更上层楼。机器人及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崭露头角,引领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永川,工业是其短板,主要依赖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增长动力略显不足。如今的永川已经成功转型,确立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城市矿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交通装备等新兴产业为发展重点。
以凤凰湖工业园为例,该园区被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通过构建“3+3+6+7”的发展路径,即协同创新及研发、创业孵化及应用推广、金融及资本三大平台,以及机器人数控机床、数字化生产线等三大板块和六个结合、七个到位的策略,该园区已经成为全国智能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过近两年的辛勤耕耘,已吸引105户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入驻,形成了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的企业集群。
永川的城市矿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交通装备等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传统的机械制造产业也得到了升级,纸及纸制品产业也在不断扩大。这些产业的发展使得永川工业结构得到优化,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数据表明,永川区的主导产业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等预计2015年实现产值超过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传统的煤炭、钢铁、建材、化工等产业的占比已经大幅下降。这一产业结构的转变不仅提升了永川工业的规模,也提高了其效益。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凤凰湖、港桥、三教等园区是永川工业的主战场,它们的发展速度引人注目。这些园区按照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保障要素供应,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凤凰湖工业园,其机器人产业园、数控机床产业园等已经初具规模,展现了永川工业园区的雄厚实力和广阔前景。预计2015年,这些园区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惊人的数值,展现出永川工业的强大活力和巨大潜力。在永川港区的港桥工业园内,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之便,正在大力构建纸及纸制品和“城市矿产”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其中,以理文公司为领头羊的纸及纸制品产业集群已经展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园区内已建成的生产线包括三条30万吨牛皮箱板纸生产线和一条17万吨浆粕生产线。今年,新投产的项目包括年产2×1.5万吨生活原纸的一期和二期项目,同时正在加速建设年产值为20亿元的纸尿裤和卫生巾项目。投资规模达15亿元的美瑞信息化纸品项目也已启动。
而在“城市矿产”领域,以青岛新天地公司为标杆,已形成了“前、中、后”完整产业链条。前端以永川港桥再生资源公司为代表,即将投产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等项目将为下游企业提供重要原材料。中端以新格公司为代表,已建成的两条再生铝生产线正在完善铝液直送技术,并致力于引进压铸企业共同发展。后端则主要涵盖压铸、废旧物资处理等项目,已有多个配套企业建成投产。
截至目前,该园区两大产业集群共引进企业项目37个,其中建成投产的达到12个,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08.3亿元。今年以来,三教工业园围绕汽车摩托整车及零配件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已启动建设。目前,凤凰湖、港桥、三教三个园区的建设面积已达32.59平方公里,累计入驻项目达到惊人的407个。预计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惊人的720亿元。工业园区的集中度也将达到空前的高水平。整个永川区的发展后劲显得更加强劲。
与此随着永川区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同城效应”、“一体效应”和投资洼地效益开始显现。特别是成渝客专的全面开通,使永川与主城之间的交通时间缩短至仅20分钟,大大加速了永川的融入进程。多个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通车或即将开工,都为凤凰湖、港桥、三教三个园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除此之外,港桥工业园还纳入了全国直接交易供电改革试点,松溉电厂将能够直接向园区企业供电,这将大幅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永川工业发展已经驶上快车道,预计“十三五”时期,永川工业将迎来更加激动人心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