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圆满闭幕
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完美落幕,汇聚顶尖科技成果
2019年9月26日,为期数日的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简称“海科展”)圆满结束。本届展会以“科技经略海洋,创新实现梦想”为主题,吸引了全球目光。超过50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展出面积达30000平方米。展会不仅展示了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海事技术与装备等,还涉及海洋渔业技术与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及观测探测监测等领域,充分展现了涉海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此次展会邀请了9000余家专业采购商,并吸引了超过3万人次的专业人士和公众前来参观洽谈。更有众多国际专家学者和企业组团前来参观,其中不乏美国、瑞士、荷兰等国的精英。展会期间,一系列精彩活动同期举行,如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第12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以及企业产品推介会和中科院专利拍卖会等。
顶尖科技成果亮相,涵盖众多涉海行业
展会中,众多顶尖海洋科技成果亮相,展示了当前世界海洋科技前沿的智慧技术和仪器装备。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展出了自主研发的短波面阵红外InGaAs探测器。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则展示了B750高速巡逻无人船。除此之外,还有模块化水下运载平台——cyanea等高科技产品。消费级的海洋科技产品也在展会上大放异彩,如世界首款支持360度拍摄的消费级水下机器人。
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谋蓝色经济发展
同期举办的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汇集了海洋科技领域的知名院士和专家。他们针对海洋科技领域的未来发展以及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特别是2019年水下无人系统技术高峰论坛,吸引了500多位来自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水下无人系统智能技术进行深入交流。其中,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作了题为“我国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的主旨报告,对未来海洋科技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构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志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笪良龙教授,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严浙平教授等顶尖学者,在最近的会议上分别就“海上无人系统智能技术”、“水下声学滑翔机组网关键技术”以及“无人潜航器AI的大智与若愚”等主题发表了深度报告。中国海洋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则围绕“智能控制与集群协同技术”与“智能系统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报告与交流。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水下无人系统是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端装备中新概念、新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此次会议不仅聚焦于解决海洋水下安全、资源和科学研究的重大需求,更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入探讨水下无人系统的自主认知、自主控制与导航等尖端技术,这对加快我国水下无人系统技术的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三届海洋移动平台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同样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论坛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重量级机构主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的李海兵副主任主持。论坛聚焦于海洋观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特别是移动平台作为未来观测的重点领域。中国海洋大学的林霄沛教授以《联合国未来十年海洋科学可持续发展规划之透明海洋》为主题,深入分析了如何实现“透明海洋”的构想,引发了与会专家对海洋未来观测的深入思考和探讨。论坛还涵盖了多种典型传感器研究、运载平台技术发展及模块化应用等广泛议题,全方位、多角度、跨领域地研究了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
第二届智慧海洋与技术装备发展论坛在青岛蓝谷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与青岛蓝谷管理局共同主办。论坛以“数字科技新时代、海洋经济新机遇”为主题,汇聚了众多机构、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的代表。论坛围绕智慧海洋相关技术、产业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涉及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可再生能源、智能航运等多个前沿领域。与会专家就海洋领域的前沿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海洋目标探测、水下高精度惯导等议题。长春理工大学姜会林院士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我国在海洋光电探测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对提升我国海洋监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他领域的专家也为智慧海洋领域的技术与装备发展献计献策。此次论坛已成为国内智慧海洋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会议之一,旨在推动前沿科技赋能未来海洋发展,助力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青岛蓝谷博士后创新创业论坛引领海洋科技新发展
在九月的金色秋风中,青岛国际博览中心见证了2019(第三届)青岛蓝谷博士后创新创业论坛的盛大开幕。此论坛由蓝谷管理局主办,大工(青岛)研究院承办,汇聚了众多业内精英,共同探讨产学研项目的签约、博士后项目的路演以及博士后创新创业的路径。
青岛市青年科学家协会与青岛蓝谷管理局的联姻,标志着青年科学家与蓝谷的深度融合。大工(青岛)研究院与青岛十所高校的教育部产学项目合作书的签署,为蓝谷区域内产教融合、产业化人才培养及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论坛亮点纷呈,其中,牟兴森和杨通的博士后项目路演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的中小型海水淡化设备开发和砂型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及应用开发项目,不仅展示了海洋科技的前沿技术,也表明了参与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的坚定决心。
自首届海科展以来,主办方一直致力于搭建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助推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本次展览中,来自海洋科技领域的各方嘉宾齐聚一堂,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其中,中科院专利成果拍卖会及路演成为今年海科展的一大焦点。
青岛蓝谷与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中国科学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将科研成果与市场应用紧密结合,推动中国科学院的科研资源在青岛的落地生根。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与青岛市股权与创业投资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涉海科技成果路演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目光。通过金融资本与海洋科技项目的结合,推动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科技创新体系的深度整合。
与此“蓝色海洋”技术成果推介会同期举办,众多科技企业的参与展示了海洋科技的最新成果和技术趋势。第十二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也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吸引了众多名校学子的参与和角逐,进一步推动了水中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此次论坛和展览不仅是技术的交流盛会,更是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青岛蓝谷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吸引着全球的科技创新力量,共同开创海洋科技的新纪元。
重塑蓝色魅力,激发海洋科技新动力 —— 记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及蓝谷的创新生态发展
随着海浪轻抚沙滩的声音,青岛这片美丽的海滨城市正通过一场盛大的科技盛宴,向世界展示其海洋科技的无穷魅力。那便是已在青岛蓝谷连办四届的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
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不仅是一场盛大的科技展览,更是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全方位交流平台。在这里,思想的火花四溅,推动多项合作达成,为海洋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岛蓝谷,作为青岛市助推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区域,已集聚了众多国内外顶尖的科研平台和高校院所。拥有国家深海基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等一大批代表我国顶尖科研水平的平台,更有众多高校和科技企业在此落户。这里,早已成为一片充满智慧与活力的海洋科技创新土壤。
每年定期在青岛蓝谷举办的青岛海科展,已逐渐成长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海洋科技专业展会。它不仅是青岛市海洋攻势、山东海洋强省计划和“一带一路”海洋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世界蓝谷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海科展的舞台上,无论是业界巨头还是初创企业,都能找到合作的契机和发展的动力。会展经济对青岛蓝谷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每一次的展会都为其注入了新的智慧和活力,加速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未来,随着海科展的继续壮大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青岛蓝谷必将在世界海洋科技创新的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让我们共同期待,青岛蓝谷将如何借助海科展这一平台,继续引领海洋科技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