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镶嵌在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写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之际
在山东威海南海新区的德瑞博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内,工业机器人的焊接作业如同精心编排的舞蹈,展现出制造业上的璀璨明珠的魅力。年龄看似幼稚,但其知识渊博的机器人,正改变着世界。
昔日神话已变为现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宣布将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这一消息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这个命名背后的功臣是中国的智能机器人玉兔月球车,它成功地在月球漫步并完成了这一壮举。如今,嫦娥、玉兔和广寒宫这些曾经的神话故事,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精彩场景。
现实中,机器人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古老的传说。传说中的西周能工巧匠偃师所造之机器人,虽能歌舞献艺并与观众互动,但与现代科技相比仍显简陋。如今,科大讯飞的娱乐机器人小柔可以根据音乐起舞,并与观众进行人机对话。鲁班在古代曾制造木鸟在空中飞行数日,如今,美国的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伊拉克、阿富汗等战场,中国的植保无人机也为粮食增产作出贡献。
现代机器人分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三大类别。我国早在“863”计划实施之初就重点支持机器人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从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研发体系。工业机器人中的点焊、弧焊、喷漆、装配等类型已经在中国企业的产品目录中占据一席之地。服务机器人也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和客服聊天机器人等。
中国机器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新松、博实、广州数控等企业销售数量持续增长,实现市场价值的大幅提升。科考机器人兵团在南极探险中发挥重要作用,救援类机器人在芦山地震后迅速奔赴灾区。
放眼全球,机器人技术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器人不仅在模仿人类的肢体,还模仿动物的外形,甚至只是虚拟的智能代码。美国作为现代机器人的策源地,在国防军工机器人和医疗服务机器人等方面具有优势。日本则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并在服务娱乐机器人领域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欧盟也将机器人列为对未来影响最大的前沿技术之一,并启动了研发计划。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未来可能更加智能、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领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智能化水平之高让人叹为观止。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数字和电信政策专员内莉·克勒斯描绘了一幅未来高级机器人的壮丽景象:“它们的智能化水平将让过去的机器人看起来如同原始人。”这一未来派的预测,反映了我们对机器人时代的急切期盼。
如同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教授所言,机器人将在不久的将来融入每一个家庭、工厂之中,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如田螺姑娘、鲲鹏、织女和夸父等,如今都有了新的名字——“机器人”。它们将承担起照顾老人、处理家务、深海探索、灾难救援等多元化任务。
市场需求正引爆这一产业。工业领域的转型呼唤着机器人的加入,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流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使得“中国制造”面临巨大挑战。家庭方面,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残疾人的存在,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危险特殊环境中,机器人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2010年至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每年新增装机量以惊人的年均40%的速度增长。
这是一个冲刺速度发展的产业。以科沃斯公司为例,在“双11”期间,他们的家庭服务机器人销量猛增,证明了市场潜力的巨大。这也是一个靠市场说话、创新引领的产业。例如,秦川机床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研发出机器人用RV减速器,展现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外资企业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我国企业也在加速追赶。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在悄然转向,成为逐鹿的新高地。医用机器人是其中的一例,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其精准度和高效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国际机器人联盟预测,到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惊人的750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将成为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
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应积极应对,为中国市场特点量身定制机器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蔡鹤皋呼吁:“我们应面对中国市场特点,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中小企业生产他们需要的机器人。”我们也必须充分利用资本的力量,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是一个无限广阔的领域,让我们共同迎接机器人时代的来临。随着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的起步和发展,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被逐步释放,这正是中国人的黄金机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陈小平教授指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独立地抓住这个机会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整个生态系统的通力合作是必要的。对此,英特尔公司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总经理倪健安表示赞同。
中国机器人企业要想在这一赛道上脱颖而出,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滚动式发展。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曲道奎强调,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整合资源和技术,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在爆发的产业风口上,中国正站在最前沿。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众多创新者正积极投身于机器人领域,他们不畏失败,敢于挑战。例如,大疆创新科技公司的汪滔,面对毕业答辩上的失败,他并未气馁,反而以此为契机创立了公司,凭借多项核心技术,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些创新者们不仅把握飞逝的灵感,还挑战着世界的难题。例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科研团队将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手术导航机器人,为医生提供了精确定位,大幅减少了人为失误。在机器人世界杯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的“蓝鹰队”从最初的名列第九,短短几年后就成为强队,并屡次夺冠,形成了自己的机器人品牌“可佳”。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被称为“四大家族”,几乎垄断了高端领域。中国企业要在这些国际巨无霸手中虎口夺食,需要迎难而上、突破关键零部件的国产瓶颈,也需要以颠覆式创新来重塑市场格局。作为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体,机器人涉及当今许多前沿领域的技术,这给未来机器人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未来机器人应具备更高的智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主席玛鲁娜·维罗索表示,未来的机器人应该能够向人类寻求帮助,通过人机互动来完成任务或获取技能。随着大数据的积累和普通人的参与,机器人的智商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在大量用户的参与下,识别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机器人正在成为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和增长点。在这一必争领域,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布局。美国制定了机器人发展规划及路线图,欧盟启动了全球最大的民用机器人研究计划。中国也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努力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我国正积极布局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的国际制高点,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从拟人化的智能机器人到模拟动物行为的四足机器人,再到新机构、环境感知、智能控制等核心单元技术,我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都展现了卓越的实力。特别是在仿生机器人领域,我们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关于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即将发布。这一重要的产业发展规划将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共同构建未来十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宏伟蓝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那么,未来的机器人会是什么样子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给出了自己的预测。他认为,机器人科学技术正沿着模拟人的路线不断前行。随着对人体和大闹的了解日益深入,机器人的研究也将不断突破新的边界,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机器人的发展将永无止境,未来机器人的功能和技术将更加完善和丰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与机器人的合作和交流也将更加紧密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