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中国市场涨势强劲

机器人技术 2024-12-07 13:44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前言:随着经济的转型,从高速度增长步入高质量增长阶段,整体经济稳中向好,工业机器人市场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下游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资本开支能力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和自动化改造的意愿日益增强。这一行业展现出了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

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在平稳发展,尤其是中国市场,涨势强劲。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市场报告显示,自2009年以来,全球工业机器人年销量一直在稳步增长。而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更是火热,高工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3.6万台,增速惊人,达到了60%。

更值得一提的是,3C行业的订单量提升迅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火热程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从汽车制造到电子产业,从重工到轻工,都在积极引入工业机器人,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工业机器人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大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高性能的工业机器人,满足市场的需求。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工业机器人行业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这个行业中,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未来,工业机器人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在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大潮中,一场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展开。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未来三年内,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销量将以近15%的速度迅猛增长。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将震撼地超过50万台,新增总量接近170万台,展现了机器人技术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从地域角度看,亚洲无疑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领头羊。2016年,亚洲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了惊人的19.1万台,同比增长速度更是高达19%。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到2020年,亚洲的工业机器人总销量将突破35万台,展现出亚洲市场的巨大潜力。

相较之下,欧洲和美洲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较为稳定。它们在2016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2%和8%。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欧洲和美洲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也将稳步上升,其中欧洲将在2020年达到8.3万台,美洲达到7.3万台。

中国,这个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巨头,年销量最大,高达8.7万台,是排名第二的韩国的两倍之多。这凸显了中国在工业机器人家领域的领先地位。

下游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和3C电子行业的销量增长尤为引人注目。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在过去的三年内持续增长,2016年销量超过10万台,同比增长6%。而在3C电子行业中,工业机器人的增长率更是高达41%,从2015年的6.5万台跃升至2016年的9.1万台。食品行业中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也有显著增长。在金属、化工、橡胶和塑料行业,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则出现小幅下滑。

工业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全球制造业的面貌,为我们开启了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时代。亚洲的强势崛起,欧洲和美洲的稳定发展,以及中国的领先位置,都预示着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繁荣与活力。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市场创新。汽车行业仍然是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核心下游市场,每年销售份额稳定保持在35%以上。 这一领域的持续繁荣反映了汽车工业对提升生产效率和应对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懈追求。从2011年到2016年,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行业的销量保持了12%的年增长率,这一趋势预示着汽车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深度依赖。

新材料的应用、节能驱动系统的开发以及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共同推动了汽车产业对工业机器人的投资增长。特别是在2010年至2014年间,汽车产业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投资实现了飞跃式增长。虽然2015年至2016年的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据IFR估计,当前的投资水平已接近饱和,预示着市场即将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与此3C行业(即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的销售增长势头强劲。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销售占比在短短三年内实现了显著增长,从2014年的21%跃升至2016年的31%。这一飞跃性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子产品、自动化产品以及电池、显示器等需求的激增。不仅如此,该行业近两年的销量年均增速高达41%,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行业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业机器人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汽车和3C行业作为两大主要下游市场,其发展趋势不仅影响着工业机器人行业,也引领着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增长盛宴。据预测,年增长率将突破20%,到2020年,年销量将突破21万台,占据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四成份额。在这一波热潮中,中国制造业正大步向前迈进。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正在经历一场变革,由大批量、单一化生产向小批量、多元化生产转变。随着这一转变,生产设备的安全性需求也在不断攀升。与此制造业面临高级技工短缺的严峻挑战,这也进一步突显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的高自动化投资回报率和人工成本的上涨,正在逐渐消除劳动套利现象。这一切的变革,都在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回顾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工业4.0、工业物联网等制造业升级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使得工业生产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紧跟全球步伐,积极拥抱变革,努力走在世界制造业的前沿。

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正在助力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扩大,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持续看好,中国大陆的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以迅猛的速度增长,展现了强大的发展势头。

在2010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达到了惊人的171%,这一数字之后的几年里,除了受到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短暂萎缩影响的2012年,中国市场的增速始终保持在50%以上,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到了2016年,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这五个国家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据了全球总量的74%,其中中国的贡献尤为突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预计到了2020年,我国每万工人的机器人密度将达到229台。这一预测意味着,未来的五年内,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增长,市场空间巨大。

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但工业机器人的下游应用市场却异常活跃。与此政策法规也在积极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众多利好因素共同作用,将助推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升级。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有望涌现出几家大型的本体机器人企业,引领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面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已成为全球工业发达国家的共识,顺应产业发展战略,大势所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面临新的调整,各国纷纷提出适应本国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工业4.0、工业物联网、再兴战略和新工业法国等发展战略。

与此下游企业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企业偏好也在逐步改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直接下游虽然是系统集成商,但真正的最终用户是工业企业。工业企业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行情。近年来,工业企业发展状况总体向好,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在2016年达到71,921.43亿元,同比增长8.66%,扭转了之前利润下滑的态势。到了2017年,我国工业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初步统计显示,全年利润总额达到75187.1亿元,同比增长4.54%。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长期维持增长趋势的确定性较强。随着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工业机器人将在工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助力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从长期来看,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保持稳定。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达到了6.33%,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利润率基本维持在6%左右。即便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的增速有所放缓,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并未显著下降。预示着工业企业的盈利前景仍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工业机器人已经深入多个行业,如汽车、电子、塑料、食品、金属加工等。特别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受到汽车行业的强劲驱动,呈现出“汽车+电子”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16年,工业机器人中,汽车行业销量占比达到了32.0%,而电子行业销量占比也高达21.5%。

以电子行业为例,该行业的效益持续改善。到2017年,电子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13.2%,增速比2016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更是实现了同比增长22.9%,增速比上一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该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也提高了0.41个百分点,达到5.16%。虽然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但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却在下降,显示出行业的整体健康与活力。

《电子信息制造业与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蓬勃生机。2017年,该领域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5.3%,增速比前一年加快了9.5个百分点,连续十个月保持在20%以上的高速增长,展现出了行业的繁荣景象。与此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增固定资产也实现了35.3%的同比增长,显示出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行业效益的改善和设备投资需求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了下游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快速增长,预示着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汽车行业同样表现优异。行业内的重点企业(集团)在营业收入和利税方面都呈现出高于上年同期的表现。在2017年的前11个月,这些重点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惊人的35,835.8亿元,同比增长了9.8%。累计实现的利税总额也达到了5,760.2亿元,同比增长了8.9%。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汽车行业的繁荣和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这两个数据不仅反映了汽车行业的繁荣,也预示着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巨大潜力。

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行业都在快速发展,展现出了强大的增长势头。这两个行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也预示了未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无疑是当今汽车领域的一大热点,而这股热潮正成为推动未来工业机器人需求的重要力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报告,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接近80万辆。其中,产量达到79.4万辆,销量则为77.7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50%。这一市场的快速增长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占比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在整体汽车市场中的占比达到了2.7%,同比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

随着电子、汽车等关键行业的盈利能力增强,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迎来快速增长期。这些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因为它们需要更高效、更精准的制造流程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下游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汽车和3C行业。以汽车为例,它不仅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重要领域,而且其工业机器人密度远高于其他行业。据统计,2016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惊人的505台/每万工人。

相对于汽车行业,其他下游市场如金属、化工、食品等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密度仍然较低,处于起步阶段。这也意味着这些领域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工业机器人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为其下游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工业机器人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中国的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汽车和电子行业自动化改造的日益成熟,工程项目逐渐呈现标准化的趋势。展望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进一步深入到一般工业领域,其中涉及许多“非标”领域。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繁荣景象有望得以延续。

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下降,使得工业机器人的性价比显著提升,回收期相应缩短。国内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商正积极实现进口替代,借助本土优势,其价格相较于国外企业降低了约20%-30%,有力地改善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成本结构。

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机、伺服系统和控制器,合计占据机器人整机成本的70%。其中,减速器系统占比36%,伺服系统占比24%,控制器系统占比12%。这些核心零部件的技术门槛较高,行业较为集中,市场主要由掌握核心技术的国际厂商所垄断。国内机器人厂商所使用的核心零部件大多依赖于进口,成本高昂,严重影响了工业机器人的盈利空间。

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我们有望在未来打破这一局面,实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进一步降低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提高其竞争力。这将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整个行业的繁荣和进步。随着国内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与技术升级,国产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在核心零部件市场上,国内企业的占有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在减速器领域,南通振康与绿的谐波两家企业已经实现了大批量生产,其中绿的谐波在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的渗透率更是超过了80%。

伺服系统领域,埃斯顿的发展尤为突出,其技术水平已经与国际一流水准相接近。在控制器方面,国内外企业的技术差距较小,新松机器人和固高科技都已经实现了量产。

当我们将国内主要机器人企业与业内领先的“四大家族”进行对比时,会发现国内企业的毛利率普遍位于平均水平以上。这得益于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所带来的成本改善,使得国内企业在与国际企业竞争时具备了一定的价格优势。特别是在机器人领域,国内企业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竞争力。

新松机器人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企业之一,已经在控制器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并实现了量产。这不仅彰显了国内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实力,也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内企业将在机器人领域继续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在国际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际巨头垄断现象明显,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亟待突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工业机器人做出了明确定义,将其描述为一种拥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可编程地完成各种作业的设备。具体来说,工业机器人具备自动控制与再编程、多用途功能的特点,其操作机通常有三个或更多的可编程轴。在自动化应用中,机器人的底座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美国机器人产业协会(U.S.RoboticsIndustryAssociation)对工业机器人也有其独特的定义,将其看作是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等的可再编程多功能机械手,或通过不同程序的调用来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特种装置。与此类似,日本工业标准(JIS)、德国标准(VID)以及英国机器人协会也有相应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工业机器人由多个系统组成,包括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感知系统、决策系统与软件以及人—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等。这些系统协同工作,使得工业机器人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其中,执行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各种操作;驱动系统为机器人提供动力;控制系统则负责协调各个系统的运行,确保机器人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工作。感知系统帮助机器人感知周围环境,决策系统与软件则负责处理感知信息并作出决策。人—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使得人类能够与机器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际巨头在核心零部件方面的垄断,限制了其他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各国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与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核心在于其控制系统,它是整个机器人的大脑。工业机器人按照机械结构形式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直角坐标式(又称机械手)、极坐标式、圆柱坐标式和关节式等。

在全球工业4.0的大背景下,工业自动化正逐渐演变为以工业机器人及其成套设备的集成应用为核心。工业机器人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它们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下游则涵盖了各种系统集成业务,这些业务按用途可分为搬运、焊接、装配、涂层等,按下游需求则可分为3C自动化、汽车制造、金属化工、食品制造等。

进口量和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产量显示出巨大的替代空间。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以进口为主,近年的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均居世界第一。但随着国产工业机器人产商不断扩展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25%增长到了2016年的31%,显示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推动着工业机器人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时代,工业机器人正成为推动工业自动化的重要力量,为全球的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自2011年至2016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产商们每年的产量以惊人的平均年增速31%持续攀升。

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所谓的“机器人四大家族”,它们在全球市场中占据强势地位。这四大家族包括瑞典的ABB、德国的库卡、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它们共同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堪称市场的领导者。

具体来说,这四大家族的优势明显,几乎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欧美和日本的技术力量使得这些家族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它们凭借精密的技术、稳定的质量和丰富的经验,赢得了全球客户的信任和青睐。无论是复杂的生产流程还是高精度的操作要求,这些家族的机器人都能轻松应对,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迅速发展,而全球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则被四大家族所主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扩大,我们期待这一领域未来能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四大家族中,ABB的体量堪称雄伟,其总营收接近其他三家的总和三倍。从机器人业务角度看,ABB机器人无疑也是行业翘楚。近三年来,其机器人业务的年均收入达到了惊人的80亿美元,相较之下,其他三家的机器人业务平均收入稳定在13亿美元左右,ABB机器人的收入是其他三家总和的两倍。

尽管ABB的机器人业务收入规模庞大,但在其整体收入结构中的占比却相对较小,仅占约24%。与此相对,其他三家的机器人业务占比稳定在33%左右。这表明,虽然ABB在机器人领域表现出色,但其业务范围远不止于此,且机器人业务在其整体业务中的贡献相对有限。

进一步对比四大家族机器人业务的营业利润率,可以发现安川的营业利润率较低,仅为约8%。相比之下,ABB和库卡的营业利润率略高于安川,分别为约11%和约13%。发那科的盈利能力则远超其他三家公司。其营业净利率达到了惊人的约24%,这主要得益于其出色的毛利水平,毛利率高达超过40%,而其他三家企业的毛利率均在20%-30%之间。可见,发那科在机器人行业中拥有极高的盈利能力和出色的市场表现。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2016年,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四大家族占据了近六成份额。其中,发那科以卓越的市场份额,占据龙头地位,占据了大约一成半的市场。紧随其后的是ABB,占据了约一成多的市场份额。而库卡和安川的市场份额相当,各占一成左右。国内市场上,外资品牌的影响力更为显著,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二的份额。其中,发那科仍居首位,其他外资品牌如库卡、ABB和安川则分别占据了一部分市场。反观国内的重点企业,在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上仍需突破和提升。尽管如此,以机器人、埃斯顿、拓斯达和新时达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依托本土优势迅速成长。从收入体量来看,这五家公司在2017年总营收达到了惊人的86.85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归母净利润也有近十二增长趋势。尤其是机器人和新时达两家公司的体量尤为突出,远超其他几家国内企业。展望未来,随着工业机器人下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机器人业务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内企业也将持续受益于这一增长趋势。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