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碧桂园、娃哈哈、小罐茶都在研发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 2021-03-02 11:01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中国人口红利的递减与的广泛正在此消彼长,而且正在不断加速。
 
  在美丽的茶山,采茶的不只没了年轻人,即便是中老年采茶人也在减少。
 
  但不会太久,采茶机器人将在茶山工作,“挑茶机器人”更是已经广泛上岗。
 
  在主流快递企业的无人仓储,“分拣机器人”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不但高效而且不易出错。
 
  汽车企业的生产线也是一样,随处可见一种拉着零部件四处穿梭的小车,行走自如但却没有司机——它们被称为“移动机器人”。
 
  很快,你所住的房子的大部分可能是机器人盖起来的......
 
  现实状况的改变与企业对创新和效率的追求,让这有些科幻的场面正在变成现实。
 
 
  目前,在房地产企业碧桂园的工地上,就有不下十种机器人在做测试,搬砖、抹墙、清理地面、保洁。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近期提交了包括《建立完善建筑机器人政策标准体系 以加快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三份提案。
 
  这会不会成为房地产领域的“新基建”?
 
  机器人代替“蜘蛛人”
 
  从事“危繁脏重”工作
 
  任何去过车企总装生产线的人,都会惊奇于一种活跃在流水线旁边的“小车”,它载着某款车型的装配件,根据规划路线的指引,自己穿梭于整个生产线为各个工位配送零部件,完全实现了无人驾驶,而且能够满足“柔性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可生产多种车型)的运输需求——当某个工位需要某款车的某个零部件时,它会准确无误地带着零部件出现在特定工位上,并在完成任务后自行离开。
 
  这就是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车)。
 
  它很智能。当你故意挡在它面前时,它就停下了,你走过去后,它又继续自动前行。
 
  有没有人想过在建筑工地上,也搞出类似于AGV小车,以搬动那些沉重的建筑材料?
 
  还真有。比如碧桂园。
 
  现在碧桂园旗下的博智林机器人,已经研发出了一种“预制内墙板搬运机器人”,可以一次性搬运4块、每块重约180斤的内墙板,而且做到了安全平稳、高效、节省劳动力。
 
  这就是碧桂园的工地版AGV,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只是众多产品中的一种。

 
 
  现在博智林旗下已经有十多款实现了产业化的机器人产品,包括室内喷涂机器人、楼层清洁机器人,以及外墙喷涂机器人。
 
  尤其是外墙喷涂机器人,替代了之前一直由“蜘蛛人”从事的高空作业,在实现了工效比人工高出4-6倍的情况下,安全性大幅提升。
 
  这让建筑行业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并带来了无限可能,其中最让人们激动的一种是建筑业这个工种繁杂、劳动密集型且面临一线工人老龄化的行业,正在变得智能化。
 
  这是绝对意义上的“新基建”,差不多贯穿了从机器时代到现在5G智能时代的所有特点,而且它为整个行业打开的想象空间是惊人的。
 
  因为“无人工厂”曾被认为是德国的标志性事物,相对而言,“无人工地”带来的冲击力要更加震撼一些,也更符合“基建狂魔”的特色。
 
  从“人口”到“人才”
 
  2005年的热播剧《民工》上演时,范明主演的男一号和他的儿子都是在建筑工地打工,他们代表了最早一批从乡村涌入城市的数千万打工者。
 
  但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到现在。
 
  根据中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的说法,人口红利的拐点在2012年就出现了。
 
  考虑到滞后效应,这种拐点可能经历了数年才传导到类似于建筑业这样的人力资源需求终端。
 
  中国建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为5427.3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135.93万人,同比降幅为2.44%。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7.01%,比上年降低了0.16个百分点。
 
  而且建筑业也有自己的特点不仅属于劳动力密集行业,而且作业环境“危繁脏重”,有类似于拉砖运灰等大量的重复性、单一性的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也不断飙升。
 
  另一方面,建筑行业的标准化、模块化、工业化和装配化等新型建造方式,也亟待数字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所以相对于以往的“人口”需求缺口,建筑业对于“人才”、尤其是智能化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这也符合发展规律。
 
  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红利不可能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之上,而对于那些具备前瞻性战略布局的头部企业来说,也谈不上所谓的危机,因为在所有危机中,最大的危机是在人口红利减弱前没形成人才红利。
 
  这正是碧桂园的解决方案——2018年7月,博智林机器人就成立了。
 
  一直到现在,大型房企中搞建筑机器人的只有碧桂园一家。
 
  这也是碧桂园版的多元发展尝试——也是每个企业家或者创业者的永恒话题。
 
  作为用人的大户,碧桂园可能比多数企业都要更早地感知到有关“人口红利”的变化,所以做出了研发建筑机器人的决定,开始向智能化、自动化要效益,以应对人手不足的现实处境。
 
  这也是创新的需求,甚至还跑到了“新基建”这个国家概念提出的前头——整整提前了大约半年的时间。
 
  碧桂园通过研判行业趋势的变化,做到了机器人项目比新基建正式提出还要快半年,这是一个头部企业的自我修养。
 
  而5G的加入,为机器人提供了新的加成技能。
 
  机器人的黄金时代
 
  5G正在改变一切。对于碧桂园的机器人业务来说同样如此,尤其是和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为代表的新基建深度融合之后。
 
  这让人们相信,作为还未“互联网化”的最大行业,建筑业在智能化指引下,已经到了出现行业颠覆性创新技术的时刻。
 
  这种颠覆的最直观表达就是生产作业方式的变革——从依赖人工,到大量应用机器人代替“危繁脏重”的人工作业。
 
  根据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Tractica的最新报告,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正在整合机器人,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从大幅优化的生产速度、效率、安全和利润中获益。
 
  这家机构预测,对建筑机器人日益增长的兴趣将推动市场收入从2018年的2270万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2.26亿美元。
 
  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先例可循的。比如近些年越来越火的AGV市场。
 
  根据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的数据,2018年中国市场新增AGV29600台,相较于2017年的21890台,市场规模实现了42.5%增长,增长率为35%。
 
  值得一提的是,在5年前的2013年,AGV的销量还仅为2439台,2014年就到了3150台,2016年达到了6500台,直接翻倍。
 
  而且AGV也更加聪明了。
 
  2019年2月14日《人民日报》曾在头版专门报道了菜鸟位于无锡的机器人仓库,有近700台AGV机器人可以与人工协同作业,迭加边缘计算和AI技术之后,把既往的人工作业模式,变成了自动化作业模式。
 
  AGV的今天,就是建筑机器人的明天。
 
  碧桂园的机器人尝试,正在真切改变整个行业的作业模式。
 
  而且除了碧桂园之外,机器人热潮已经成为了一种跨行业现象。
 
  美的、娃哈哈,甚至小罐茶等各行业的头部大佬,也不约而同开展了机器人运动。
 
  美的通过收购,把自己变成了世界级的机器人巨头;娃哈哈在2019年也成立了智能,而且造出了码垛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小罐茶通过与IBM合作,打造了“挑茶机器人”,并且还在研发“采茶机器人”——这是一个机器人的黄金时代。
 
  而在掌握了核心技术之后,下一步就需要掌握一个关键词——技术标准和体系。
 
  从技术到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这个有些拗口的术语,到底是什么角色?
 
  也许一个有关“绞杀”的案例,能够恰当地带来一些启示。
 
  21世纪初的那几年,DVD行业如日中天。
 
  以东芝为代表的6C,飞利浦为代表的3C,汤姆逊的1C等跨国巨头,在DVD成长期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中国厂商把市场培育成一块年度产量高达3500万台的肥肉之后,这些跨国巨头出现了,绞杀也随之开始了——他们结成联盟对中国的DVD厂家发起专利战,疯狂地“割韭菜”,直至扼杀了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
 
  这震撼了几乎一整代企业家,也加速了中国企业“技术意识”的苏醒。
 
  从那之后,中国企业家对于“技术”以及建立于技术之上的标准体系的建立,有了全新的认识。
 
  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了类似于碧桂园这样的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以及标准体系话语权的时候了。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今年提交的有关建立完善机器人政策标准体系的相关提案里,就包含了完善建筑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健全监管机制等内容。
 
  因为有关建筑机器人的产品技术、施工管理、验收检验等标准体系,能够在加速其产业化应用的,极大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更具备标签意义。
 
  而说到所谓的“意义”,正如特斯拉最初改变汽车的驱动方式时,只是单纯地想要一辆环保、绿色的汽车一样,却从未料到这一技术突破,成就了有关汽车行业100多年来最为重大的一次技术变革。
 
 
  现在轮到了房产界的碧桂园。
 
  对于一个年度总收入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的巨无霸房企来说,博智林机器人的出现展示了其通过技术变革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却在不经意间撞开了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的大门,这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碧桂园将会就此化身为房产界的特斯拉,并成为行业创新标杆。
 
  有趣的是,特斯拉已经把自己原来的公司名字“Tesla Motos”中的“Motos”去掉了,并宣称自己不是一个汽车公司,而是一个“高科技公司”——碧桂园会不会有一天也和特斯拉殊途同归?
 
  没有人知道。
 
  尽管这就是个无巧不成书的世界。
       
       作者唐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