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达CEO吴丰礼:今天的问题都是明天的商机
2019年12月10日下午,由国务院国资委商业发展中心主办,华董汇、海创汇、东莞电子商务协会、玺承电商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创新创业大会GCIE”在深圳保利剧院成功举办,广东拓斯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吴丰礼先生现场作《智能制造的危与机》主题演讲。
以下为吴丰礼先生在首届全球创新创业大会GCIE演讲实录,内容有删减
大家下午好,我是拓斯达的吴丰礼,拓斯达是一家做工业和工业自动化的公司,我本人很少出席这样的活动,秘书长一句话打动了我,说今天参与的所有嘉宾都跟制造业有关,这句话我信了,我就来了。来了之后,我发现我好像跑错了片场,因为大部分都是西装革履,都是特别帅的,跟我印象中的制造业有一点不同。
在这里我稍微验证一下,看秘书长讲话的水分有多少,在座从事制造业的举一下左手我看看,三分之一,应该有一半。觉得自己跟制造业没有关系的,举一下右手我看看。看来大家都跟制造业有关系的,秘书长讲话可信度还是比较高。
确实,制造业现在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相信大家今天来这里的无论是做燃油车、电动车的,其实都是制造业。我作为在制造业经营十几年的老兵来说,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玩的时代。主办方给我的主题是智能制造的危与机,我特别想说的是现在与未来,危与机是辩证看的。
2007年我创立拓斯达,当时启动资金是50万,非常幸运,一创业,2008年就遭遇了金融危机,50万很顺利被客人跑掉68万,所以我们是从负资产创业。当时在报业集团看到一个标题“这是历史上最困难的一年”,这句话我记住了,我觉得最困难,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好不容易熬到了2009年,报纸上又看到一个标题“这是历史上最困难的一年”。再熬吧,冬天很漫长,继续熬。熬到2010年,回头看看还活着。
后来又在媒体上看到这句话,非常经典,“这是历史上最困难的一年”,这句话伴随我创业12年从来没有离开过,也因为这句话,我们从50万做到广东第一家机器人创业板公司,也做到了60亿的公司。
我相信伟大的企业都是冬天的孩子,冬天会很长,而且我们永远看不到尽头,心怀理想放弃幻想,春天永远会来的,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我们的心里。
回归到话题本身,制造业现在还是有一些共识的,第一个,大家都应该承认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无论是从宏观的政策制定,包括脱虚务实,制造业在2018年已经在产值占比中,GDP比重达到29.41%,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我们也看到了整个资本市场大部分的投融资VC、PE基本上都把资金很多投到了互联网领域,不知道多少人到高校招聘,比如说到华中科技大学,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所有应届毕业生都去互联网和金融公司。
套路是先到华为面试,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到BAT面试,拿到了BAT就直接上班,把华为的就丢掉。如果互联网公司的录取书没有拿到,就老老实实回华为上班。
像我们这种产业就很苦,拓斯达是制造业当中的高科技,也是高科技当中的制造业,所以我们招聘也很弱势。作为立国之本的制造业我们都面临这样的困境。
我们还有一个共同认知,制造业是国际话语权,12233亿人民币的智能制造产值,全球智能制造是8687亿美金,中国已经占据非常大的比重了。
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机器人它其实是代表着制造业的方向,,这个方向实施的路径可能是曲折的,比如说景气好的时候,机器人的产量、销售量是突飞猛进,,一旦遭遇了资本的困境,我们可以看到从去年开始,工业机器人的增速在下滑,慢慢到了整个行业的下滑。
到今年4季度看到数据开始回升了,今天早上拓斯达还上了央视,央视发了一条链接给我,说在Q4已经略有增长,大概是有百分之一点几,这个数据是不是稳定我不敢下断言,冬天毕竟那么长,春天也许就来了,我们先不做判断。
基于制造业现有的特征,我还是想说危与机会并存。在这里还是按照中国人的老传统,先报喜,再报优。环境再差也有企业活得好的,有三个特征
一、头部效应愈发明显。制造业不是单点致胜的领域,制造业的链条很长,所有的优势是综合的,我们从研发开始,研发、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市场、资金链等等,它是一个综合的元素叠加的过程。
在今天这个时代,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过去的龙头企业在这一场竞争当中它的优势非常的明显,就以研发来说,研发分三层应用层、产品层和基础层。
像我们一般的中小企业可能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应用层,因为应用层研发快、变现容易,所以大家都愿意集中精力放在应用层。而产品层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你要打造爆款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更难的是什么?基础层。我们可以看到头部企业是同步做三个方面的研发,尤其是基础层,一旦在这个层面取得突破的话,它会构建非常宽的护城河,这是小企业很难做到的。一流的品质是怎么来的?是不是研发出来的。一流的成本怎么来的?也是研发出来的。最好的性价比怎么出来的?也是研发出来的。而研发是要巨额投入的,头部企业具有这样的能力。
二、供应链。头部企业1亿和100亿的议价能力完全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头部企业供应链同样采购比一般的企业会下降3%以上,甚至是更多。在今天这么微利的时代,哪怕1%的优势都会变成巨大的市场优势。
三、人才优势+管理优势+政府资源。我们看到大企业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在投资的时候,其实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博弈也会取得一些优势。一旦一个企业形成了供应链的优势、研发的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再加上资金成本的优势,一般中小企业没有抵押很难贷款,就算是有抵押,你也是基准利率上浮多少。
大型企业呢?基准利率下浮多少,甚至是美元的贷款,资金成本只在3%左右,光这一块就能产生巨大的优势。各个方面的叠加,再加上地方政府的税费返还,所以头部企业占领的优势巨大,把行业都形成了虹吸效应。
大家是有机会的,因为毕竟你做大规模是每个行业都希望做到的,如果你能做到行业的前3名,就能把行业大规模资源吸引到里面来。大家知道头部的特征是什么?第一名往往是第二名+第九名×2,这就是真正的头部。
这里面也有一个现象,央企和国企进入的领域民营企业的头部也得要往后退。如果央企和国企没有进入,民营企业的头部是很有机会的。
中小企业有没有机会?有,就是把自己做成大规模的头部企业;万一做不大怎么办?以前有一句话是“不接单是等死,接单是找死”。现在做不大会被淘汰,步子太大了又怕扯着蛋。
所以做大不对,做小不对,民营企业还有第二条路,就是每个领域术业有专攻,我们可以在细分领域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大家都知道,说到隐形冠军,从德国、日本都非常多,生命周期也非常长,往往是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在中国,因为我们发展的时间很短,真正的隐形冠军还需要时间。
有几种竞争力
一、把市场下沉到一线。过去是产销分离,今天做到细分领域,市场的下沉非常重要。
二、建立自己在细分领域的核心技术的优势,这个也是过去说的一招鲜吃遍天,在某些领域今天依然适用。
三、管理的清晰化。大企业做的是平台和生态,小企业做的是内容和产品。做单项的产品和内容来说,其实是很容易形成单点的优势,关键是能不能做深、能不能做透,这个是隐形冠军。
,这里面还有一个现金流的问题,想要活得久,保证健康的现金流,在当下活下去,会得到行业的红利。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活得更久,活得久可能比活得更好重要。
我们可以简单地描述一下企业成长的路径,以工业机器人来说,工业机器人分应用层、产品层、核心。我简单地打个比方,应用层的解决方案就像餐厅,餐厅提供的是给客户一整套的套餐解决方案。
产品就是套餐当中最大的标准化产品,比如说面包、包子。构筑这个面包的核心是什么?面粉,或者是黄油、糖,是它的核心零部件。一些优势企业往往是什么呢?也许是从做馒头开始,也许是面开始,也许是餐厅开始,最终是它把商业打通,就形成了在供应链环节都是能够实现自治,每个环节的成本都会比别人要低那么一点点,最终形成综合竞争力。
所以,行业的龙头通常第一步都是做到垂直领域的隐形冠军,先整合和打通,然后一旦成为细分领域的冠军之后,就开始横向的延伸。比如说做西餐厅的,觉得中餐厅和连锁店也不错,就开始横向的扩张,去完成生态的构建。
从单品的致胜、从产品的内容做到极致之后,慢慢就构建自己的生态和平台,这个是一般的企业发展的路径。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十几年了,拓斯达掌握了13万家制造业的数据,而我本人在12年创业过程当中拜访了超过5000家客户,跟一线的制造业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是我基于对制造业发展趋势简单的看法,是当下的特征。
讲完这个之后大家觉得机会还是蛮多的,要么是隐性冠军,要么是头部企业。影响我们走向成功的有哪些呢?我相信大家也清楚了,我罗列一下。
一是成本上升。就包括了材料成本的上升、人工成本上升、管理成本上升,优秀的人很多都不愿意流入到制造业,对于我们的管理难度其实是增大了。原材料的成本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人工成本也是工业机器人这几年快速占领市场的原因,这背后都是问题,成本上升是我们绕不开的。
二是管理效率低。过去是什么?人盯人、科层制的。后面变成了人盯机器,机器和人的协作。现在通过管理上的优化,大数据、信息化之后开始变成人盯数据。这个是一个进步,但确实在每一次转型当中,对于我们的挑战都很重要。人盯人很简单,人盯机器就要优化机器和性能。
三是订单不稳定。产品迭代很快,很容易被替代。今天的订单做到下一步,不知道下一步在哪里,就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做大的投入。供应快、迭代快,这样对于长期主义是致命伤害。制造业一定是渐进式的发展,订单不稳定导致大家很难静下心来做长期的打算,就思考如何更快的变现,这些都是挑战。
四是竞争加剧。产能是过剩的,产品的同质化,存量时代的博弈,这些都是我相信大家处于竞争时代。为什么讲狼性?就是因为狼多肉少,所以都在竞争。
五是资金压力。看似你的账上很有钱,钱都在客户账上。因为规模不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难喊了很多年了,这个问题依然存在。
说了这么多,好像痛点也很痛,大家觉得日子很灰暗,冬天很漫长,我的感觉是什么呢?所有的商机都来自于问题,你发现了多少问题,你找到了多少痛点,就意味着你能找到多大的发展机会。今天的问题都是明天的商机,大家还是要有信心。
我们是做智能制造的,讲到制造业之后,关于智能制造本身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子?刚刚讲了头部企业,整个未来的智能制造我觉得很难是单点致胜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而这个生态最终会形成三个平台
一是硬件平台。因为硬件平台有很多的逻辑,其中有一点就是过去我们叫设备,今天叫智能设备,因为从半自动设备到全自动的设备,再到今天可以交互的。
为什么是智能?因为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趋势是IoT,第一代是PC互联网,第二代是移动互联网,每一代的迭代都诞生了非常大的企业,刚刚岛聪先生讲到滴滴、美团这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头。第三个时代就是智能商业时代,智能商业时代它其实是什么?万物互联。从PC到移动再到物联网,这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制造行业当中要形成IoT,就意味着你要把所有的设备全部互联起来,这个是我们的第一个洞察。
二是软件平台。现在很多巨头都在做,用大数据来服务。
三是服务平台。刚刚说了那么多的痛点,比如说供应链的痛点、人才痛点、管理效率的痛点,这些是未来服务平台要给大家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
拓斯达在这里面布局了两个平台
一是基于拓斯达本身的渠道与核心技术双轮驱动的智能制造硬件平台。拓斯达未来只做硬件,专门为智能装备赋能,这是我们的定位。而这个硬件平台第一个关键词是平台化,它又分五层
渠道平台。我们都知道今天这个时代所有的客户制造业需要什么?其实需要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过去的时代一直在强调我有什么?东西多牛?今天这个时代我觉得更应该把焦点放在客户需要什么,客户的痛点怎么解决,而这个只有离客户最近的企业才能感受最深。只有构建自己的渠道,才能接触到客户,才能了解客户的痛点和需求,这是第一个平台。
服务平台。因为我们要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包括人、机、料、空间、供应优化等等。
产品平台。只有自己有核心技术的产品才能支撑。
之后是核心零部件。因为核心产品才能让我们拥有差异化。
最底下是技术平台。目前拓斯达关注控制器技术,每一台设备最终是通过控制器来掌控。通过控制器采集数据,还有视觉技术,这些核心技术底层都是拓斯达自身掌握的,因为有了核心基础技术才能支撑这个产品,这个是我们对于硬件平台的定义,未来我们可能会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一整套解决方案当中,大部分来自于自治,也有部分来自于生态当中的合作伙伴,这是我们对于硬件平台的洞察。
我们也孵化了一个平台,产业互联网是从产业长出来,未来的三个样子
1、设备管理系统服务。从营销开始着手,买卖交易大家都知道,作为采购方,在采购过程当中你要花费很多的交易成本,有一级分销商、二级代理商,销售之间要提成,这个当中的交易成本非常高,而通过电商、通过ToB的互联网的平台,其实是可以把交易环节完全降到零。
2、通过交易我们发现对整个产品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就包括了设备的维保、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3、维护。最终我们会出现电商,就专门做营销服务的平台。
二是设备管理平台;三是供应链负责平台。这三个就把你不愿意做的东西外包。你原来要买设备是一个个采购,工厂制造人员、采购人员、研发人员、设备人员一起评估,未来你可能在互联网上直接看到定价,看到合适的平台,可能就完全的采购,整个交易成本大大的降低。
设备管理也是一样,一万人的工厂有200个人从事设备管理,景气好,设备维护可能都供应不了,淡季的时候,200个人工资就变成了负担。
智慧共享通过一个服务平台完全是可以做到精准匹配,你不用养设备维护人员了,通过第三方和社会化的资源,就可以帮助我们去服务。比如说机器坏了,方圆5公里有多少这样的设备维修师,通过共享就能实现设备的保养。
还有供应链服务一样,供应链包括金融、保险、物流、招投标采购,这些其实都可以外包的,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分工越来越细,这是我们对于服务平台的洞察。
为什么我们要做硬件,还要做互联网?因为这两者未来不是独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有一个词是产业互联网,它的本质是平台模式,将现有的产业基础上的有所衍生,发展出来的新业务,基于数字化工厂的共享去连接线下实体业务,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升级,最终切入交易领域。
在存量时代,通过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一系列的手段,实现同行业跨领域的赋能,最终实现全产业链降本增效,这就是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时间所限,我想跟所有创业者共勉的三句话,也是我这么一个从创业遭遇金融危机的创业者给大家的共勉
第一,尽管环境很惨烈,体感很冷,奔跑的人依然热血沸腾。只有你奔跑的时候,冬天是不寒冷的。
第二,基于对未来的洞察,拓斯达将布局硬件和服务平台。
第三,拓斯达愿意与制造企业共窥未来、共赢未来,谢谢大家。
机器人技术
- 800多家中国机器人企业近半无产品
- 看看机器人在和你抢什么
- 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企业大佬们在贵阳大数据
- 机器人投入汽车产业园 探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 Cybertruck 电动皮卡换上黑色外衣,有望为
- 沁峰如何成为冲压机器人细分赛道国家专精特新
- 运动机器人智障了吗?
- Rivian 将投资 50 亿美元在佐治亚州建造电动汽车工
- 调查发布 - 制造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突围——
-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什么样的变化
- 进博会特斯拉展台最全预测 沉浸式体验智能制造
- 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 100%,极星 CEO 对
-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交互式 AI 才会“改变人类”
- 把握发展趋势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AI入侵教师职业,这五类产品发展迅猛
- 他们用AI和食用植物创造“人工肉食”,你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