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取代人类,人工智能的奇点已经到来
关于机器人或将取代人类接管地球的议题,以往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这种情况似乎愈发接近现实。最近,美国一家企业研发了一款安保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在公共场所侦测异常行为并即时上报至控制中心。这款机器人的投入使用意味着一批安保人员将面临失业。
面对新物种——机器人的出现,人们的情绪复杂。一些人对其满怀厌恶,却也无可奈何。从工作效率与成本的角度看,机器人无疑占据了优势。这款新安保机器人配备了高科技设备,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察觉异常并汇报,其时薪甚至不及安保人员的一半。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铁律,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机器人这一新物种。在某些领域,机器人已经超越人类,开始取代人类的工作。未来学家雷伊·库兹威尔,亦即“奇点大学”的校长,宣称人工智能的“奇点”已经到来,超越人类智慧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这一观点,科学界存在争议。即便认同库兹威尔观点的人,也对其预测的“奇点”时间点持不同看法。在“奇点”到来之际,科技界人士与即将失业的人们一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惶恐之中。其中,特斯拉汽车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便是典型代表。他认为人类发展人工智能是在召唤恶魔,未来五年,机器人可能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尽管“机器人”广泛存在,但机器人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类一直在利用新技术解决社会问题,机器人只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至于其引发的连锁反应,目前尚不得而知。
科技界三大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对地球之外世界的以及对新事物的创造。这三者不仅关乎科技界的发展,更是哲学问题的重要体现。人类试图通过太空寻找生命起源、通过研究自身认清自我本质、通过创造新物种挑战“造物主”的权威。作为专注于这三项研究的机构,“奇点大学”的课题备受关注。有趣的是,有业内人士认为,“奇点大学”致力于解决人类贫困、饥饿等问题的初衷值得赞扬,但学习哲学、神学等人文知识或许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更为有效。无论如何,科学和哲学始终是人类走向未来的指引灯塔。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对知识的普遍追求,那么哲学可以被视为所有科学研究的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