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与机器人技术:未来战场上,或许并不会出
俄罗斯的Uran-9无人坦克展现了一种未来战争的崭新面貌。这款远程控制战斗机器,在一定的程序和人类控制指令下,能够不知疲倦地执行攻击任务。对于拥有这项技术的军队而言,无人坦克的广泛应用将大大减少战争伤亡率。这种自主进行目标攻击的技术不禁让人思考,未来战场上的机器人是否会对人权造成侵害,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杀手机器人(LAW)的问题成为了主要的讨论议程。各国代表正面临一个重大决策:是否将这类致命自主性武器列为禁用装备。这场讨论背后,反映出的是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
Mary Wareham,人权观察军备部门的倡导主任,同时也是“杀手机器人禁令运动”的全球协调员,对此表达了深深的忧虑。“我们讨论的不仅仅是武器本身,而是这种新的作战方式可能带来的影响。”她指出,自主武器系统的使用将改变战争的形态,可能对人类造成无法预知的伤害。
这个运动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经获得了全球60多个非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他们旨在“预先禁止全自主武器的开发、生产和使用”。在这个联盟中,有人工智能专家、人权团体、外交专家等各个领域的人士,其中甚至包括因禁止的游走努力而闻名的Jody Williams,他也是一名诺贝尔奖得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自主武器纳入军备队伍。美国已经对其军事力量进行了重新装备,加入了更多的自主武器系统,包括机器人战斗机和自主潜艇等。这些装备无需人类指导就能自主对目标发起攻击,预示着未来战争的一种可能形态。
对于这种发展趋势,人们正在深入讨论由人类控制的武器系统及个人攻击的本质。在本月晚些时候,常规武器公约将在日内瓦联合国举行第五次审查会议,代表们将考虑设立一个专门用于LAW审议的专家组。这将成为控制杀手机器人发展的第一个真正的国际联合实际努力。
未来的战场或许并不会出现机器人军队,但在技术与人权的交汇处,人们必须深思:我们是否准备好了迎接一个没有硝烟但同样充满挑战的未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
机器人工业设计
- 人权与机器人技术:未来战场上,或许并不会出
- 加入交付机器人热潮 福特欲攻克无人送货难题
- 丰田预在2025年奥运会上一展无人驾驶技术风采
- 无人机送货造福挪威极寒小镇
- 任天堂Game Boy掌机魔改,成功实现挖矿
- 三星电子研发投入创新高,半导体及量子点显示
- 阿尔法蛋智能故事机:启蒙早教,选好故事
- 将首次从小行星采样返回 我国天问二号探测器计
- Newzoo:今年美国将成全球最大游戏市场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共享开放新时代,打造人机
- 李开复 金融是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之一
- 习大大宣布的裁军30万,是想用机器人取代嘛?你
- 可变形智能粒子机器人会成为好士兵吗
- 南宁机器人激光测厚
- 扫地机器人多少钱一台?
- 棒磨式制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