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机器人市场呈现快速增长之势
相对于传统的关节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堪称一种新型的机器人结构。尽管其诞生时间较晚,实际应用场景也相较于传统机器人少了许多,但其在中国市场上崭露头角的时间不过短短五年或六年。尽管初期表现并不显眼,并联机器人却因独特的结构展现出良好的动态性能,在快速抓取和精准定位移动目标方面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天赋。正因如此,其受到了越来越多行业和研究的关注,并在实际生产线上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市场上并联机器人的装机量大约在1600台左右,而且呈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在众多行业中,乳品和医药生产线成为并联机器人的主要需求来源。这些机器人主要被用于完成诸如分拣、整列、装箱等搬运工作,以及贴标、检测等任务。应用范围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化妆品、3C电子、印刷等多个行业。
在食品行业中,并联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大型乳企,如蒙牛、伊利、辉山、完达山等知名企业的生产线。在医药行业,则主要应用于液体袋装药品和药片的生产企业。在电子行业中,并联机器人也被广泛应用于3C电子装配,例如拧螺丝、贴标、键盘装配、电池装箱、芯片安装等作业。在其他如印刷、橡胶、五金加工等生产线上,也可以看到并联机器人的身影。
负载能力是衡量并联机器人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机器人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约70%正在使用的并联机器人负载在3kg及以下,而负载超过6kg的并联机器人占比不足5%。尽管低负载高速度是并联机器人的主要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更大负载。实际上,负载过小限制了并联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目前增加负载往往会牺牲速度和精度,只有少数品牌的并联机器人能够将负载提高到6kg以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并联机器人市场的春天尚未到来,但整个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增长。2014年,国内并联机器人销量约为600台,比2013年增长了至少50%。增长主要来源于除乳制品行业以外的食品行业,如糖果、巧克力、月饼等生产企业,以及医药、3C电子、印刷等其他轻工行业的需求。
相较于关节型工业机器人,国内并联机器人的市场需求虽然目前偏小,但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拓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状况正在得到改善。尤其是随着2012年专利解禁后,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并联机器人企业,这些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拓宽了应用范围。预计国内并联机器人市场仍将保持至少50%的增长速度,整体销量有望在2015年达到至少900台。其中,这些新兴的并联机器人企业将贡献约300-台的销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相信并联机器人在未来的工业生产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