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潮里,有的创业者脱颖而出,有的创业者负重前行。 我们虽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如果一定要找一条诞生伟大公司的必要条件,我会选择“生逢其时”。
雷军创立小米的传奇让“风口论”深入人心——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有人说,这是绝对的机会主义。但在创业的时代大潮中,是否符合科技大趋势的确是决定创业成败的第一要素。
同样生于1955年的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在竞争桌面电脑时代的王者地位时,两个人都才20岁出头,他们都年轻气盛,也都有着傲人的天资。但设想一下,如果盖茨和乔布斯在1970年代就开始投入互联网创业(我这个假设并不是异想天开,因为1970年代,早期互联网已经开始连接几所美国大学并开展实验运行),那他们恐怕连足够支持创业的投资都拉不到。
生于1964年的杰夫·贝索斯在1994年创立亚马逊,生于1968年的杨致远同样在1994年创立雅虎。1994年,那时互联网刚刚开始在欧美普及,欧美之外很多地方的电脑用户还不知互联网为何物。 贝索斯和杨致远在30上下的年纪,抓住了互联网萌芽、兴起的最好时期,用他们的创业天分,为互联网时代打下了带有个人特色的烙印。
生于1983年的凯文·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和生于1990年的伊万·斯皮格(Evan Spiegel)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明星的代表。无论是凯文·斯特罗姆在2010年创立的图像社区Instragram,还是伊万·斯皮格在2011年创立的社交工具Snapchat,他们这种类型的创业必须依附于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如果这两个年轻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硬是要去创立一个新的PC机品牌,与戴尔、联想、惠普竞争,那无论他们俩的个人天赋怎样,创业都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同样的,在中国,李彦宏创立百度,张朝阳创立搜狐都抓住了1990年代互联网普及的“红利期”,而马化腾、马云则分别在正确的时机站到了社交工具与电子商务的潮头。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科技产业尤其异彩纷呈。前两年一波O2O浪潮,就如大浪淘沙一般,数以千计的初创公司昙花一现,但美团、滴滴等明星公司也脱颖而出。
雷军2010年创办小米时,移动互联网的大格局才刚刚显现。第一批移动互联网用户大都在使用相对昂贵的iPhone手机和Android手机,中国大量普通用户的痛点是难以接受高性能手机的高昂价格。小米在最恰当的时间,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性价比超高的智能手机。无论手机市场今后如何发展,我们都无法抹煞小米在中国手机发展史上的关键地位。小米之后,“小米模式”成为业界竞相研究的对象,智能手机的性价比如何,也成为大量用户选购手机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如果没有小米在最好的时机做了这样一件“生逢其时”的事情,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肯定会来得迟一些。2010年时的雷军本人,就是“风口论”的最佳实践者。
那么,今天呢?
刚好20岁、30岁,有志创业的年轻人,该如何寻找今天的创业“风口”呢? 我想,看过这本书的读者,心中应该已经有了一个最好的答案——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刚刚到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各种创业机会还处在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未来四五年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意义,和1970、1980年代对于PC时代的意义相比,绝对毫不逊色。几乎可以预言,如果人工智能时代也会出现苹果、微软、谷歌、百度、阿里、腾讯等伟大公司的话,那么,这些伟大公司一定会有相当数量是在这四五年里创立的。
在这样一个大时代、大格局来临的前夕,世界各国都加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布局,支持和鼓励人工智能方向的创业。不用说,在美国,世界最成熟的风投资本几乎步调一致地将目前的投资重点由移动互联网转向了人工智能。因为资本、人才和市场三位一体的优势,美国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不仅数量最多,而且质量最高、类型最为齐全。从旧金山到硅谷,从西雅图到纽约,在AI芯片、AI平台、自动驾驶、智慧金融、智能医疗、、智能物联网、智能教育、智能客服等领域里创业的公司数不胜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CBInsights发布的前100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名录中,寻找一下美国当下人工智能创业的趋势和脉络。
英国是另一个人工智能创业的乐园,研发AlphaGo的DeepMind就是一大批英国AI创业明星中的代表。2017年1月,我和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Aman Khan)讨论英国人工智能创业氛围时了解到,英国之所以在人工智能创业领域独具特色,主要是因为英国有足够优秀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在科研领域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但在资本、市场等大环境上,英国仍无法与美国相比,这是包括DeepMind在内的许多英国创业团队都被美国公司收购的原因。萨迪克·汗觉得,英国应当加强自己的资本生态系统(英国支持科技创新的资本总量比美国、中国还是差了不少),需要让本土技术能更快走向美国、中国等更大的市场。
加拿大是人工智能创业的“科研型孵化器”。深度学习三巨头中,杰弗里·辛顿和约书亚·本吉奥都在加拿大的大学教书,这直接促成了加拿大极为出色的人工智能研究氛围。大批人工智能方向的优秀学生从加拿大的大学毕业。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南下”美国工作或创业,但也有不少人选择在加拿大开始他们的创业历程。2016年10月,约书亚·本吉奥启动了一个名叫Element AI的创业孵化项目,专注于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帮助蒙特利尔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的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建立初创公司。约书亚·本吉奥说,“我将努力在蒙特利尔大学建立一个‘人工智能’生态。”
中国的人工智能创业几乎与世界同步。根据《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的统计人工智能领域,美国与欧洲投资较为密集,数量较多,为中国、印度、以色列。美国共获得3450多笔投资,位列全球第一,英国获得274笔投资,位列第二,中国则以146笔投资位列第三。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为2905家,全球第一。仅加州的旧金山/湾区、大洛杉矶地区两地的企业数量即达到1155家,占全球的19.13%。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虽不及美国,但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也集中了一批高质量的人工智能团队。北京、上海、深圳的AI企业数量占全球总数的7.4%,在东亚地区位列前三。其中,北京的AI企业就有242家。
AI时代,最大“风口”就是人工智能本身。肯定不是所有猪都能在风口飞起来,但要做一飞冲天的创业英雄,就一定要看准科技大势,选择最正确的时机做最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