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互联 应用条件日臻成熟
万物皆可互联 应用条件日臻成熟
记者:是信息化时代发展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概念早年就被提出。能否给我们这些外行人简单介绍下,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梁宾先:在早期,一般听到,有两个概念:一是认为是做物流的;二是认为跟淘宝一样,是一个商务网。其实,是第三波信息革命。第二波信息革命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互联网。 是架在互联网之上,让万事万物加上感知器以后,借由通讯的手段,比如有线、无线、远距、短距、卫星北斗或者、射频等等信息沟通手段,让万物可以连上互联网。它解决了人跟物、物跟物、物跟系统之间相互的串接跟交流,让产业应用、民生应用、政府应用更便利更有智慧,所以又叫智慧服务。
记者:这两年,智慧服务这个词非常热。
梁宾先:因为应用条件的成熟。成熟之后走入民生,让大家可以感受得到。比如智慧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慧衣服等等的食衣住行,都是通过的技术,走入应用,带动了产业的发展,让大家感觉到它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促融合 世界进入智慧时代
记者和“互联网+”经常被人们放在一起说,那和“互联网+”相比,它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梁宾先:“互联网+”它可能会颠覆传统的行业,对很多行业产生变革。从规模来讲,“+”将超过互联网+30倍以上。
那它会对行业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以后将会进入智慧时代。
智慧时代就是说,你所有的行为、做法、系统的表现、人为的互动等都有了和以往不同的模式。比如说吃饭,你可以开车出去,再通过手机去寻找餐厅,你也可以在线上用APP扫码完成线上线下的服务。因为车子跟车子之间是可以相连的,所以你也可以用找到附近的停车场等。所以对民生来讲,已经离不开,它的颠覆对现有的行业应用来讲,融合会更深。
进入了智慧时代,产生的变化就更大,规模也更大,这加深了原有产业的颠覆和融合。它的本质有两个,一是所有的产品要加上感知的智能基因,二是要加上互联的基因。
擅长高新领域 台湾基础好起步早
记者就像您所说的,现在是发展的大时代。那对于台湾来讲,的发展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
梁宾先:从过去到现在,台湾非常擅长在高科技核心技术这方面,像研发芯片、半导体、通讯模组、感应器等关键零组件。台湾还擅长于制造,比如苹果,它的零件以及产业链的加工都在台湾完成的,这也是台湾非常好的一个基矗在应用服务方面,台湾也是非常早,而且现在也趋向于成熟了。比如农业,农业在上的运用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做了。再比如医疗、健康照顾、健康管理这些方面也非常早。在很多层面上来讲,台湾的智能服务是比较早的。
台湾优势明显 仍需依赖大陆市场
记者那台湾的优势是什么?
梁宾先: 的产业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是实体层、第二层是感知层、第三层是通讯层、第四层是应用层。在感知层和通讯层,台湾是比较强的。
台湾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擅长创新。谈到智慧服务,或者的应用服务,它最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不管什么东西,加上台湾的创新,就会产生很多的元素,比如文化元素、人文元素等。
台湾还擅长把技术产品化。在时代,不管现在的互联网+还是未来的是+,它讲的都是融合,也就是创新,是要把两三个不同的产业结合起来产生出新的东西。这也是台湾擅长的一个地方。
这几个优势在市场上还不足以起到一个主导的力量。因为一要有市尝二要有人才、三要有资金,还要有政策的扶持等。
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台湾在感知层和通讯层是比较擅长的,它是可以做到国际化。以的应用发展来讲,它本质上还是需要依赖大陆的市常
产业暗藏隐忧 大陆可学台湾经验
记者从台湾这么成功的发展道路来讲,可以给我们大陆提供哪些借鉴?
梁宾先:的发展到目前来讲,有两个很重要的隐忧,第一个是安全,第二个是标准化。
安全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目前不管是国家的安全还是个人隐私的安全都没有做到规范化。实际上,的发展造成对社会对国家对个人的失序,所以它必须要有一个规范。在大陆的发展也是一样,假设要稳健的发展,不要失序,它就需要借鉴台湾在规范制度这方面的发展从而达到稳健有序。
第二个是标准,怎么样才不会重复投资,怎样才能使产业之间的投资形成产业链,这就要有一个标准。
第三个可借鉴的是创新与研发,尤其是研发的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台湾的土地孝资源少,所以所有部分都要靠管理跟人才。台湾可以做到产业链世界有名,主要还是靠管理。关于信息化的管理,大陆可以借鉴台湾这方面的经验。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