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专利局复审委员会就小i机器人专利权案向最
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就涉及小i机器人与苹果公司Siri专利一案,正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了行政申诉书。在申诉书中,复审委员会全力支持小i机器人的再审请求,并针对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此案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及法律问题提出了有力的申辩。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小i机器人,自2001年创立以来,便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是中国发明专利ZL200410053749.9“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的合法拥有者。该专利,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产品,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并能以自然语言进行交互。此专利在2004年申请,并在2009年获得授权。反观Siri,它在2007年成立,并于2010年被苹果公司以2亿美金收购,最终在2011年底与iPhone手机一同亮相。
由于Siri被指控落入小i机器人的专利保护范围,苹果公司在2012年11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申请,意图宣告小i机器人的专利权无效。经过复审委员会的详细审查,他们认为苹果的申请理由并不成立,小i机器人的专利合法有效。接着,苹果公司不服复审决定,向北京市一中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小i机器人的专利。但经过两轮败诉后,苹果公司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意外获胜。北京高院以专利描述中的“游戏功能”描述不充分为由,撤销了之前的判决。
这一结果引起了知识产权界的巨大震动。因为如果按照北京高院确立的观点来衡量,中国绝大多数软件专利都存在所谓的“公开不充分”问题。这不仅仅是对创新企业的一次巨大打击,也给专利审查部门提出了超越专利法明确规定以外的要求。从信息技术专家、知识产权界到司法界,都对这场官司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主流观点是法院在审理技术问题时应该引入技术调查机制,不能因法官对技术的不了解而偏离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标准。
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在申诉书中强调,北京高院的基本事实认定缺乏证明证据,且在审理过程中存在法律适用不当和违反法律的问题。复审委员会坚决支持小i机器人的主张,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北京高院的判决,坚决维护小i机器人的发明专利权。这一事件的发展将引起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也将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