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要新招10000人干个新事 看中了哪个风口
近期,各大上市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地产行业的业绩依然稳健。尽管房价调控严格,拿地谨慎,主流地产公司的销售额和增速仍保持不错水平。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地产行业的周期较长,当前业绩更多反映的是前两年的情况,而未来的挑战正逐渐显现。地产调控的周期过去一般是三年一轮,但这一次的力度和时间远超常规。融资渠道收紧,资金获取难度加大,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们普遍感到焦虑。
万科,曾经的地产巨头,其董事长郁亮坦言:“我们如今感到焦虑的是如何找到新的发展路径。”万科在养老、租赁、教育等业务上遭遇问题,擅长的路径似乎不再平坦。同样,新晋行业老大碧桂园也面临挑战。虽然在2017年销售收入超过万科、恒大,首次登顶行业榜首,并在2018年上半年保持强劲增长,但其也意识到一招鲜并不能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碧桂园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最近,碧桂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投资800亿,启动万人招聘计划,并成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全面进军机器人行业。这一举动出人意料,因为机器人行业并非全新领域,竞争较为激烈。碧桂园为何选择此时涉足其中呢?
从全球范围看,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四大工业机器人巨头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一半份额。国内机器人行业虽然起步较迟,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拉动下,已发展顺利,并在多个领域实现应用。未来十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预计将以12%的年平均增长率持续增长。
碧桂园掌门人杨国强虽然内敛,但精明能干。他看好制造升级的机会,认为现在投入未来更容易卡位。他认为,国内的机器人产业链在关键环节上存在缺失,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零部件依赖进口。以减速器为例,日本企业占据了精密减速器市场的大半份额,国内机器人的成本远高于国外。杨国强选择进入机器人行业是为了寻求突破和升级。他希望在未来机器人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打造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杨国强的新征程:碧桂园的机器人梦想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
自1992年涉足建筑行业的杨国强,在风云变幻的房地产市场中凭借独到的眼光和策略,成功创立了碧桂园。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将目光投向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天地。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即将出台,这片热土被寄予厚望,目标成为世界一流湾区。顺德作为其中的明星城市,以其智能制造的先发优势,成为了杨国强眼中的新风口。
早在六年前,顺德就已是中国首个智能制造试点。如今,广东省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园和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启动,标志着这片区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碧桂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决定在合适的时机切入机器人产业。
商业模式的探索与研发并非纯研发,碧桂园的机器人项目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战略部署。随着地产行业人力成本的上涨,专业机器人的需求日益旺盛。碧桂园计划推出的安防智能机器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线,预示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在碧桂园的博士计划中,大量的高学历人才被引入。这些人才将在顺德机器人谷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杨国强计划五年内投入至少800亿元,吸引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和研究人员,力图打造全球领先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碧桂园的机器人公司已经开始与全球知名高校展开战略合作,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这些高校的科研实力和机器人领域的雄心壮志,为碧桂园的机器人项目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机器人谷项目规划庞大,涵盖了总部基地、智能制造、机器人学院及科研院校、机器人科研服务支撑平台以及创业园区等多个领域。这个项目不仅为碧桂园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为顺德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杨国强正带领碧桂园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开启新的征程。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碧桂园的机器人梦想也将为这片热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关于碧桂园的这一系列操作,其深远影响值得密切关注。未来的走向如何,尚待时间的检验和市场的验证。通过跨界创新与应用范式的探索,碧桂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可能性。其围绕技术创新与应用范式所展开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推动公司自身的持续发展,还可能引领行业迈向新的高度。这种跨界创新的应用范式模式,或许将成为行业的新风向标。对于碧桂园来说,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将拭目以待其在这波浪潮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