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增智制造业 切不可急功近利
不久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新闻频频占据热搜榜:吴恩达创建Landing AI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度。就在几天前的一次人工智能峰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更是提出了AI企业的未来方向,那就是与产业深度融合。那么,当人工智能遇上制造业,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让我们深入了解现状。在新松机器人的一个车间里,生产线上的机械手臂正在高效地进行焊接工作,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程序的指令不再完全依赖于人工输入,而是由智能焊接系统自动完成编程并执行。新松机器人公司一直在推动人工智能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并在几年前就设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据该公司技术总监徐方介绍,随着机器视觉系统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厂生产之中。特别是在智能焊接系统方面,系统通过感知工件并自主生成程序,能够根据不同的焊接工艺选择合适的焊接技术。新松机器人在智能打磨系统、协作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等多个领域也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王晓东博士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仍需稳扎稳打,尤其在视觉、室内定位、语音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成熟。例如,他们研发的机器人视觉定位系统可以让机器人自主判断、精确定位并进行位姿调整等功能。还有正在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机器人对复杂配料的挑选和整理等方面以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王晓东还介绍了人脸识别与自动跟随、室内定位等技术的成果及其实际应用场景。
尽管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徐方表示数据不足是一个显著的问题。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需求碎片化使得人工智能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深度挖掘和深度学习变得困难。根据每个工厂的不同环境进行定制化的成本问题以及信息安全和生产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尽管如此,从全球角度看制造业是各国竞争的核心战场。各国已经将人工智能作为再工业化的战略核心内容。徐方表示人工智能的道路很长需要长期的支持来实现智能制造的升级和发展。虽然当前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风险的规避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如何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拥抱新技术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将为制造业带来更高效的生产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挑战机遇。对于未来的合作和发展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准备并积极寻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更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无疑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挑战为未来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杨锐向记者透露,对于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来说,自建云平台处理数据和运算并不擅长,而且成本高昂。借助互联网巨头的数据处理、存储和云计算能力成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样做不仅成本低,效率高,还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指明方向。
那么,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究竟能融合出怎样的火花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的主任工程师秦业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尚不能完全满足制造业的需求,但作为通用技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能够固化并传承知识经验。在流程制造行业中,物料的配比和参数的设置都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操作。而AI技术可以学习并建模这些历史经验数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专家角色,为制造过程提供决策支持。
秦业指出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渗透到复杂工序中。不同于过去只是取代简单重复的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渗透到需要人脑进行复杂情况判断的工序中。随着机器视觉、手势识别等技术与工业机器人的深度融合,人机协作将在更多的工作场景和复杂工序中成为主流。
人工智能还可以在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工业设计软件集成了人工智能模块后,不仅可以理解设计师的需求,还可以对接多元化数据,如区域经济、社会舆情和社交媒体等。这些数据模型能够智能化地推荐产品设计研发方案,甚至自主设计出多个初步方案供工程师选择。这将极大地激发创新活力,让工程师有更多时间专注于产品创新的突破。
秦业总结道:“人工智能如同一把助推器,在我们的制造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应过分夸大其在短期内对制造业的影响。技术的研发、突破和积累才是最终实现超越的关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需要脚踏实地地推进,不断积累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