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经济增长点!大连具有先发优势和科研基础
本次比赛集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团队,共有21支队伍参赛。这些队伍包括了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核心企业的代表队,他们带来的水下机器人技术代表了目前国内最高水平。这些团队在水下机器人的设计、功能、操控等方面各有千秋,展示了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关于比赛地为何选在大连,这也与大连的地理优势和海洋资源密不可分。大连海岸线长达2211公里,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海洋资源丰富,是国内渔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大连也是国内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研发和应用基地之一,拥有众多优秀的机器人企业和研究机构。选择在大连举办水下机器人大赛,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海洋资源,还能够汇聚国内外的机器人技术精英,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在这场激烈的比拼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水下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和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机器人将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探测、渔业生产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大赛带来的精彩表现和创新成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长海县因其广阔的海洋牧场而享誉全球。这里的气候受海洋影响,空气温和,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达220天左右。优越的环境为各类水下机器人的试验和评测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与海洋经济的结合为大连带来了新的机遇。水下机器人作为智能装备的代表,与海洋“蓝色粮仓”产业的融合,正成为大连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趋势不仅凸显了大连的地理优势,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技术底蕴。
大连拥有多所顶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如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这些机构在水下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处于前沿地位。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推动使得“官、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更加紧密,围绕水下机器人等海洋装备自动化领域的创新不断加速。
水下机器人研究之所以成为热点,与大连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密不可分。这里浅海丰富,为轻型敏捷机器人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场。大连具有成为全国浅海轻型敏捷机器人设计、研发和产业孵化基地的先发优势和科研基础。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罗钟铉教授深入探讨了水下目标检测这一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话题。他指出,水下目标检测在军事活动、资源勘测、水产养殖以及海洋噪声污染保护等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这些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随着相关赛事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它们对水下机器人和水下目标检测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与此大连海事大学在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们已经成功自主研发了十款水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在国内外水下机器人大赛中屡获殊荣,累计获奖次数超过二十次。他们还承担了近六十项国家、交通部、辽宁省、大连市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技项目,展现了他们在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实力与贡献。
大连海事大学的付先平教授也分享了他的观点。他指出,随着水下机器人抓取大赛的不断发展,过去五年中,水下机器人的相关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些技术进步不仅体现在机器人的性能上,还体现在其应用领域和实际效果上。水下机器人的发展正在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为各个领域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两位专家的观点展示了水下机器人和水下目标检测领域的重要性和进步,也预示着这个领域的未来潜力和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水下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在水下应用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全国水下机器人研究的顶尖团队建立了坚实的合作研发机制,为水下机器人真实场景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研发支持和合作基础。当下,水下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抓取效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性能相较于几年前有了显著的提升。如今,单位时间内机器人的抓取数量已经逐渐逼近潜水员,预示着在不远的将来,机器人将完全替代传统海产品捕捞从业人员,这一变革将为海洋产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进步。赛场之上,激情澎湃,比赛氛围热烈非凡。水下机器人犹如水中鱼儿,各显神通。它们自主创新的科技再度升级,展现出强大的智能水下自主作业能力。这些机器人不仅可以在水下敏捷作业,还能完成复杂的检测和修复任务。
此刻,参赛选手们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赛前准备。他们检查机器人的每一个细节,确保一切运行正常。他们充满信心,准备迎接挑战。这场比赛的胜负,将取决于他们的技术和智慧。这是一场科技与创新的较量,也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比拼。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的精彩表现,见证这一刻的水下机器人盛宴!机器人深海竞技,各大高校精英队伍各展风采
在波澜壮阔的2020年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中,大连理工大学的OurEDA队再创辉煌,力压群雄,夺得自主抓取组的唯一冠军。这座奖杯的获得,无疑证明了他们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深厚实力。面对今年的大赛,OurEDA队再度出征,目标直指冠军宝座,决心卫冕。开幕式上,他们的水下机器人犹如深海精灵般“浮出水面”,展示其独特魅力。
这支英勇之师的队员徐文航透露,团队今年对参赛的机器人进行了全面的软硬件升级,提高了其稳定性,并显著缩短了信号延迟。无疑,这些改进为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作业提供了更强的保障。
与此另一所顶尖学府大连海事大学也派出了三支强大的队伍参赛,分别是章鱼队、海星队、海鹰队。其中,海星队与章鱼队表现尤为出色,去年分别斩获人机协同组的冠军与季军,他们的抓取技术与策略均处于行业前沿。三支队伍的水下机器人各有特色,本次大赛将是他们展示实力的绝佳舞台。在这里,他们将与其他高校精英队伍一决高下,共同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水下机器人竞技盛宴。大连海事大学教授付先平透露,今年他们的团队在机器人稳定性和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期待在即将举行的大赛中取得佳绩。他们的努力旨在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作业能力,确保在各种水域条件下都能表现出色。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Robcutt队也在紧张备战。这支队伍一直在从事仿生水下机器人的研究,今年新研发的机器人成功实现了下海操作。这一创新型的机器人设计独特,仿佛将科技与自然完美结合,展现了人类对水下探索的无限想象力。
参赛队员王凯辉详细描述了Robcutt队的机器人设计。机器人的尾部采用了青蛙的脚蹼设计,而两侧则仿照了鳐鱼的鳍。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减小机器人在水下作业时的噪声,还使得机器人对海洋生物更加友好,充分体现了团队对环保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视。
与此东北大学的“海洋之心”队也备受瞩目。他们设计的水下机器人配备了8个水下推进器,拥有6个自由度,展现出惊人的运动敏捷性。这一机器人不仅航行速度快,而且定位和操作精准度极高,无疑是水下作业的一大利器。各队伍都充满信心,期待在大赛中展现他们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参赛队伍的独特优势在于我们的机器人相比其他队伍的大型机器更为小巧灵活,便于移动。在比赛中,我们的机器人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和灵活性。
我们的机器人设计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的联合研发项目,该项目成功打造了智能水下搜救机器人的改进版——“智海”号ROV。这款机器人不仅适应多任务操作,更能在复杂水域环境中轻松切换作业模式。在长江口、近海等复杂流场环境下,它都能出色完成水下巡检、探测、搜救以及抓取作业任务。
掀起科技巨浪,水下机器人大赛掀起创新热潮
当下,我国的水下机器人大赛已经形成了南北双赛的壮丽景象。南方的广东湛江赛事聚焦于无缆自主式水下机器人的巡航探测,而北方的大连赛事则致力于远程控制水下机器人的智能作业。自2017年首届赛事以来,这项国际上唯一的真实近海环境下水下机器人竞技高端赛事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为我国的科研成果与海洋牧场产业搭建了一座桥梁,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应用。
本次大赛内容丰富,包括大连线下赛(人机协同抓取组和自主抓取组)、国际线上赛(水下光学目标检测产业应用赛项和水下声学通信产业应用赛项)、人工智能与水下机器人高峰论坛、科技成果展示以及企业交流等活动。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创新的狂欢。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罗钟铉指出,本次大赛将为大家呈现逼真的捕捞场景、绝美的视觉体验、高端的智能系统以及激烈的水下“机战”。还有以下几个创新点的突出表现:
我们将细化水下机器人特定指标能力的评测,针对机器人在运动、视觉等方面的技术短板进行明确,借助大赛平台的影响力,推动数据测评与技术进步的双向发展。这一举措将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复杂需求,推动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全面发展。
这场大赛不仅是一场科技的较量,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科技盛宴,共同见证水下机器人的无限可能!第二,本次大赛通过引入水池内初赛环节、水下作业虚实呈现系统以及高性能的5陆空一体化传输系统,极大地丰富了技术评判、科技普及和赛程展示的内容。
第三,大赛还特意增加了科技企业与研发机构互动环节,为技术交流和产业对接提供了优质平台,有效促进了项目的落地。通过更新评测规则,激发技术创新与进步的活力,充分发挥平台的聚集效应,推动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大赛还邀请院士及高端专家和科技企业参与,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和产业对接,进一步突显了大赛的学术高端性、技术引领性和产业辐射性。这不仅有助于大连在海洋智能装备领域实现技术进步,还进一步强化了产业聚焦。
文字整理: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见习记者秦至,以精准的笔触呈现了大赛的各个环节。
图片拍摄: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韬飞,以生动的图片形式展现了大赛的现场盛况。通过他的镜头,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大赛的激烈氛围和参赛者的热情。
家用机器人
- 从初生创业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面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已比肩世界
- 全球产业格局大调整 工业4.0掀半导体变革
-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
- 懒人福音:三星新款 AI 冰箱支持电动开门
- 大疆机场,让无人机基础设施巡检迈向自动化、
- 能链智电开启充电机器人等创新业务 预计2023年收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再扩容 智能经济渐行渐
- 集萃智造三栖机器人,灵活切换水、陆、空三栖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 四大论坛日程出炉,创客、机器人、校外教育、
- 新发布14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机器人发展
- 机器人为什么能写稿,以及它们能拿普利策奖吗
- 国产机器人发展方针研究,国产AI芯片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