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写新闻的著作权归属问题 目前还值得讨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写新闻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近年来,各大媒体纷纷尝试引入新闻机器人,如美联社的Wordsmith、的Heliograf等,它们似乎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时代的到来。
这些新闻机器人实质上是一种基于算法的内容生产工具。它们通过抓取数据、分析数据、提炼观点,能够在短时间内自动生成稿件并迅速送达读者。据Narrave Science预测,未来15年内,将有90%的新闻稿件由机器人完成。那么,当机器人开始撰写新闻,著作权的归属问题便浮出水面。
要明确的是,机器人写出的新闻作品同样具有著作权的属性。尽管这些新闻主要集中在特定的领域,如财经、气象等,尚未涉及调查或通讯类新闻,但它们依然具备独创性,符合著作权法中对作品的要求。
机器人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却并非显而易见。虽然机器人展现出强大的创作能力,但整个写作过程依然依赖于人类的智性和技术。新闻作品的著作权应归属于创造或拥有机器人的个体或组织。
参照我国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媒体单位作为新闻机器人的使用方,应当享有新闻作品的著作权。这种处理方式既能避免“孤儿作品”问题,也能激励更多的媒体单位投入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
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人机写作”的过渡阶段,机器人往往只是充当了初始加工工具,后期还需要人工修改和完善。这种情况下,不能忽视实际创作人的智力劳动和法律权利。一些新闻机器人的核心算法可能属于软件开发者或技术公司所有,这就会让著作权归属问题变得复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最简单的方式是遵循约定。我们也要意识到,取得著作权并不一定是好事。机器人新闻写作容易涉及侵权问题,如数据抓取可能侵犯隐私或知识产权。一旦机器人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失误,法律风险也将随之增大。
随着机器人写新闻逐渐成为趋势,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著作权的归属问题,还要关注由此产生的各种法律风险。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的话题,需要我们以开放的态度和严谨的法律精神来共同面对和解决。
工业机器人
- 机器人写新闻的著作权归属问题 目前还值得讨论
- 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 致力于成为未来流行的咖啡店,COFE+机器人咖啡
- 服务机器人企业抗击疫情
- 日本企业开发出可自动拍照筛选照片的监护机器
- 会打鼾、发脾气,皮克斯动漫前设计师给玩具机
- 光帆2号传回首批地球照片 太阳帆即将展开
- 亚马逊说仓库全机器人还要十年才能实现,现在
- 何为工业机器人的自由度如何影响性能
- 瑶妹机器人官网:如何访问并了解其功能
- 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将持续保持强劲势
- 根据菜谱下厨,机器人也会了
- 中央媒体点赞中国声谷抢占智能风口
- 雷军 小米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生态系统
- 古老的面塑技艺与机器人结合,开发一款现代化
- 中国机器人视觉行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