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你也有这些迷思吗?
解开人工智能的迷思:走进技术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关于AI的争议和迷思也层出不穷。有人说“人工智能将自动执行所有工作并让人类失业”,也有人说“人工智能只是一种虚构的技术”。在技术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所谓的“迷思”并非不可攻破。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全球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的视角,解开关于人工智能的六个常见迷思。
迷思一:人工智能在新冠疫情期间是多余的“奢侈品”
在新冠疫情期间,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没有成为多余的“奢侈品”,反而成为企业实现成本优化和业务连续性的关键因素。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数据分析速度、提前发出中断预警、实现决策自动化,并与客户进行高效互动。可以说,AI正在成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武器。
迷思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ML)是同一个概念而且可以互换
事实上,机器学习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涵盖了从基于规则的系统到优化技术,以及自然语言处理(NLP)等多项计算机工程技术。机器学习需要精心设计的训练和数据采集策略,而人工智能则是这些技术的统称。
迷思三:智能机器可以自行学习
虽然智能机器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并非完全独立存在。经验丰富的数据科学家会设计问题、准备数据、确定合适的数据集,并消除训练数据中的潜在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不断更新软件以集成新知识和数据。智能机器的学习过程离不开人类的参与和指导。
迷思四:人工智能百分之百客观
人工智能并非完全客观存在,它同样会受到数据和人类专家输入的影响。虽然无法完全消除偏见,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将偏见减少到最小。例如,使用不同的数据集、确保人工智能团队的多样性以及让团队成员互相评估彼此的工作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选择性和证实性偏见。
迷思五:人工智能将只会取代单调的工作
人工智能的能力远不止于此。除了取代单调的任务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增强复杂的任务。例如,在医疗行业中,基于人工智能的胸部X光应用可以更快地发现疾病;在金融和保险行业,机器人顾问可以提供理财服务和检测欺诈。这些功能虽然不会完全代替人类的作用,但会限制人类在观察和处理异常情况方面的角色。企业需要调整员工的工作职责、能力规划并提供再培训方案以适应这一变革。
迷思六:我的业务不需要人工智能策略
在数字化时代,放弃使用人工智能可能意味着企业放弃了下一阶段的自动化和竞争优势。每家企业都应该考虑人工智能对自身战略的潜在影响并研究如何将这项技术用于解决业务问题。Gartner建议企业在未来四年内实现69%的工作自动化。面对这一变革,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与自身战略结合并为即将到来的变革做好准备。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一变革。通过解开关于人工智能的六个迷思,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实现技术与人类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