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这么火,高校科研人才会被科技公司挖空吗?

智能机器人 2025-03-30 05:18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在新晋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博士群体中,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进入产业工作,而非投身学术研究。这一趋势的转变自弗雷德·特曼在硅谷开启“产学”模式以来愈发显著。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过去十年里,计算机科学博士进入产业工作的比例已从38%跃升至57%。

这一数字上的转变意味着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数相对减少,而更多人才涌向实践类岗位。部分高校研究人员开始忧虑,科技公司的招聘热潮可能对下一代研究人员的培养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长期发展构成影响。

以经济学人为例,过去一年间,Uber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挖走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类似的情况也在谷歌、脸书和微软等科技公司上演。这些公司为了获取顶尖人才,纷纷开出诱人的薪资。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产业实验室的职位薪资远高于学术界。例如,高校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博士后的年收入中位数为5.5万美元,而产业实验室的对应职位则能赚到高达11万美元。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流动尤为频繁。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前负责人Fei-Fei Li就加入了谷歌领导其AI团队。此前,百度、亚马逊和脸书等公司也曾从各大高校招聘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人员。据LinkedIn资料显示,Fei-Fei Li在高校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超过十年。她在宣布加入谷歌后表示,此举是为了“让AI民主化”。

这一趋势不仅影响了美国本土的高校,也包括与美国的邻国加拿大。据彭博社报道,过去三年中,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多位教授离职,有的加入了谷歌等科技公司,有的则流向美国高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在产业中兼职工作。多伦多大学的Ajay Agraal教授表示,“我们的人才在每一个环节都在流失”,“尽管我们有优势,但人才总是与我们擦肩而过。”

科技公司为了吸引人才,纷纷开出高薪。以平均年薪最高的Uber为例,研发人员的工资高达每年35万美元。科技公司能够招到顶尖人才不仅是“有钱还舍得花”的表现,更体现了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报酬的博弈,也关乎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这项挑战的影响力。”职业追踪平台Paysa的CEO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人才选择流向产业界,也是对这些挑战和影响力的回应。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