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跨界聊天聊出手术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 2025-02-12 08:27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指尖轻舞,科技领航——手术机器人的非凡之旅

想象一下,只需轻轻一点,一台手术机器人就能完成精细复杂的下颌角截骨手术,这一令人惊叹的场景已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多所顶尖医院成为现实。这款被誉为“神助手”的手术机器人名为“薇斐”,源自V-FACE的音译,它不仅已经通过了百例临床试验,更预计在今年底正式上市,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回想往昔,中国的手术室里大多充斥着进口的高端医疗设备,而手术机器人却如凤毛麟角。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和产学研的紧密合作,位于如东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区的罗伯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薇斐”手术机器人,它成为全球颅颌面手术中“第一且唯一”的国产手术机器人。

“薇斐”的诞生源自一次跨越学科的深度交流。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九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柴岗每年都要完成数百台手术,他的脑海中总是涌现出关于改进手术器械的奇思妙想。直到2017年6月的一个下午,他遇到了如东高新区的招商人员,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开启了这个激动人心的项目。

我国每年有80多万台颅颌面手术,其中的精准性是最大的挑战。传统手术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手感,很难达到极致的“精准”。柴岗博士与招商人员的会面,不仅解决了他一直以来的难题,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双方与上海交大机器人学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技术攻关,2017年底,以柴岗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罗伯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如东落地,共同推动了国产手术机器人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如今,“薇斐”手术机器人已蓄势待发,准备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安全的手术治疗。这一创新不仅展示了中国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更是为未来的医疗领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在医学科技领域,一款名为“薇斐”的机器人以其独特的颅颌面应用而备受瞩目,团队亲切地称其为“瘦脸”机器人。这支团队坚定地选择了一条“坚持国产原创”的研发路线,从外观到程序,都力求自主创新。这意味着在研发的每一个环节,他们都小心翼翼地避开已有专利,以确保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回溯到2019年,该公司积极递交了10多项专利技术申请。当时,“薇斐”的每一步发展都如同在钢丝上行走,即使是再小的细节,也有可能触碰到国外专利的底线。团队中的CMO林力博士创新思维活跃,他提出从手术台寻找灵感。于是,在整复外科手术室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几名工程师身披白大褂,细心地观察、揣摩医生和护士的手术动作。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为“薇斐”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正是对国产原创的执着追求,让“薇斐”从诞生到临床应用,成功获得了30多个专利。安全、效率和微创是衡量手术机器人技术水平的三大关键指标。薇斐机器人通过AI进行智能手术规划,并采用边界线控制等技术来降低手术风险。这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还将手术时间缩短了一半,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创伤。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7月,“薇斐”首次辅助完成下颌角整形手术。在这场手术中,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运用实现了截骨点云的准确分割,将原本需要40分钟的人工操作缩短到惊人的0.4秒。这一技术的突破,再次证明了“薇斐”机器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不仅如此,拥有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和国产化部件的“薇斐”,打开了广阔的产业化升级空间。这支团队将继续努力,以创新和研发为核心,推动“薇斐”机器人在医学领域的更广泛应用和发展。“引入了手术机器人的辅助,我们方才洞见其应用场景的浩瀚无垠。”柴岗向记者透露,近年来,聚焦超声技术因其独特的能量特性,在脂肪细胞破碎溶解并排除体外的美容领域崭露头角,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然获得了临床的验证。人工操作难以确保聚焦超声的精确定位,这无疑是一大挑战。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公司诚邀各界专家为手术机器人的创新升级贡献智慧。历经一年多的努力,第一台专注于“瘦脸”的机器人于2022年7月步入临床试验阶段;紧接着,第一台超声溶脂“瘦身”机器人样机在2023年7月成功问世。如今,公司正围绕手术机器人开展一系列数字技术探索,推动前沿科技与手术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柴岗展望未来,他热切期望在五到十年的时间内,中国制造的手术机器人能在技术和性能上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