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开始向机器人征税了 为什么你应该支持

智能机器人 2025-02-11 14:11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詹姆斯·卡梅隆的经典影片《终结者 2》一开篇,T-800机器人的钢铁身躯在四处巡逻,一脚踩碎一颗人类头骨,令人震撼。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让一代美国人不敢去海边,而施瓦辛格的终结者形象更是加深了人们对机器人的恐惧。尽管“天网”还离我们很远,但机器人已经开始抢夺部分人的工作,这是不争的事实。

最近,媒体曝光韩国正在修改法律,意图减少对机器人的税收优惠。虽然尚未对机器人直接征税,但减少税收优惠实际上增加了机器人的使用成本。据悉,这项法律有望在今年年底获得通过。微软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曾表示支持对机器人征税。

麦肯锡2016年的报告预测,人类完成的45%的工作将可能实现自动化,这意味着数百万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取代。在面对好莱坞科幻大片中的邪恶机器人之前,人们更焦虑的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工作不被机器人取代。如果被机器人抢饭碗是一种必然,那么“机器人税”这样的经济手段能从哪些方面缓解未来带来的冲击呢?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正在持续增长。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未广泛享受到除扫地机器人之外的机器人服务,但在工业领域,机器人早已成为主流。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亚洲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在2010至2015短短的五年间,运营中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增长了70%,达到88万7千台。仅2015年,工业机器人的年销量就跃升了19%,达到16万台,连续第四年创下新高。

近年来,国内制造企业遭遇用工荒,也促使经营者加快机器人部署的速度。富士康曾在昆山装备超过4万台机器人,取代5万名工人,引起广泛关注。IFR的数据显示,在某些场景下,一台机器人可以完成五名产业工人的工作。在全亚洲中,韩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韩国会考虑对机器人征税。

事实上,不仅是韩国,欧洲议会也曾在2017年初就机器人相关法案进行投票,其中涉及到对机器人征税的条款。尽管最终该法案因大多数人反对而未能通过,但投票背后所反映的人类焦虑却不容忽视——机器人虽然能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

著名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出机器人经济的三原则:1.随着AI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我们能生产出更适合替代人类工作的机器;2.随着技术的发展,能替代人类的机器的成本会下降,进而导致工人薪酬的下降;3.拥有机器所带来的收入或其他形式的资本会越来越多,而从人类劳动力处获得的收入不会增加。

机器人的浪潮与过去的变革性技术一样,能将人类从工作中解脱出来,但也可能加剧社会分化,扩大机器拥有者(公司)与竞争者(工人)之间的差距。机器人的使用问题背后最根本的是机器人所产生的利润的分配问题。

对于“机器人税”或“AI税”的逻辑,不只是针对机器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作岗位将被机器取代而非人类,这意味着将有大量人群在技术变革到来时失去工作机会。如果不能保证这些人群的生活问题,社会的稳定性也可能受到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各国都在思考征收“机器人税”的政策,因为这是解决机器取代人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面对“机器取代人”这个问题,业界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从工业革命到现在的互联网革命,每次技术变革都会导致部分人失业,但人类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两三代人”的时间代表了几十年和数亿人口的努力,不能仅仅通过理论安慰来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征收机器人税或人工智能税,并利用这些税金来缓解新技术对生活带来的冲击。

随着AI产业的飞速发展,数据标注师这一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催生了机器人管理和操控等新的工作岗位。这是一种创新的思考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应对的策略:对于被机器人取代的传统岗位上的失业人群,我们可以通过征收“机器人税”来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能力,实现从低端岗位向高端岗位的转型。让他们在新兴的工作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好地适应这个由AI和机器人主导的时代。

对于那些在AI和机器人技术领域深耕的公司来说,将“机器人税”这样的产业背景纳入公司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随着AI和机器人的普及,可能会考虑引入机器人税作为新的税收政策。企业需提前预见并积极应对这一趋势,以确保在变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才能走得更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