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未来会让律师失业吗
人工智能的应用,除了依赖一系列复杂的算法,还需遵循哪些法则?管理人员通过编写指令来指导人工智能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听起来很像编程,但实际上,法律制度远比编程复杂。
面对现今司法状况的复杂性,诸如积压的法律案卷、负担繁重的公共辩护人和指控被告的众多问题,人工智能能否为法律界带来帮助呢?答案是肯定的。一些律师事务所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更有效地进行尽职调查和开展研究。一些预测指出,在未来十年内,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大多数律师助理和法律研究职位。那么,法官和律师的命运会如何?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Michael Ashley等专家在探讨人工智能对法律制度的影响时提出,未来如果没有使用人工智能的律师可能会被视为法律上的失职。著名的民事诉讼律师Tom Girardi表示,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会像电脑一样为法律行业带来巨大益处。目前,律师助理和研究人员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信息检索和处理,这一过程既耗时又耗资。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大大减轻律师和法律服务的负担,加速司法流程。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甚至可能认为机器在与客户沟通时比人类更加诚实。
虽然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所有信息收集手段,但在某些情况下,证词仍然是收集事实信息的最有效方式。在对专家和证人进行交叉询问时,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它可以迅速确定特定证人的观点、过往作证记录以及陪审团对其的反应,并比调查人员更快、更彻底地完成这些工作。Girardi相信,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律师事务所将拥有战略优势,因为他们可以快速、廉价地解决问题。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律师的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吸引更多客户。
一些法院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积压的法律文案。他们考虑将小案件外包给人工智能处理,甚至使用人工智能检测犯罪行为风险的模式来确定保释资格等决策。随着技术的进步,司法程序可能会发生深刻变革。Girardi预测法院将在未来采用人工智能帮助陪审团工作。例如,在民事纠纷涉及事实和证据问题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协助判断。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收集关于候选陪审员的重要数据,包括他们的背景、过去的审判记录等。通过分析候选陪审员的面部反应和肢体语言,可以预测他们对特定案件的看法和偏见。
谈及司法体系中的司法角色时,他提出一种引人深思的观点,认为律师和法官并非仅仅充当司法流水线的一个机械零件。他指出,案件积压的问题揭示了司法体系存在的根本性缺陷,而单纯依赖大规模处理的人工智能技术并非解决之道。因为这样做违背了法律的本质精神,即伸张正义。
Richardson对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持开放态度,但他也发出谨慎实施的警告。他认为,即使是最好的人工智能也需要训练,而这一过程要求其处理事物的方式如同人类一样客观公正。他指出,“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人工智能和算法可以公正无私地运作,却忽略了机器学习所依赖的数据来源可能带有偏见。”对此,Richardson强调了在培育法律人才时,应该教授未来的律师和法官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法律领域的深远影响。
虽然存在上述忧虑,但人工智能在法律界的应用仍被视为一个积极的进步。律师和法官以往所能获取的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将因人工智能的介入而显著提升。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进步,人工智能都无法取代人类的判断与决策能力。“人工智能无法替代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地位,但它需要与律师的思维方式相结合。这个原则我认为是永恒不变的。”Richardson表示。
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法律职业的最终定论尚未达成,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背后的新技术将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法律问题,如所有权、责任划分、隐私保护以及治安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深思一些问题:当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事故时,责任归属的问题如何解决?是车主、生产厂家还是软件设计师承担后果?这类复杂问题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反映出对能够解读社会变革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他们需要解决一系列日益复杂的问题。因此律师的职业角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此,Richardson表示担忧:“许多律师对算法和人工智能的理解并不深入,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提问或如何应对法官的质疑。”他进一步强调,为了应对未来挑战的需要,法学院应着手为未来的法律从业者提供新技术的教育训练准备。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所有现有的律师和法官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并致力于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