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渐成趋势 智能制造进入发展期
制造业是支撑国家繁荣与强盛的核心基石,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智能制造究竟该如何发展?工业强基又需我们关注哪些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先生分享了他的独到见解。
信息化与智能化是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已为此制定了相关战略计划。屈贤明强调,智能制造和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他认为,我们已经成功渡过了智能制造的培育期,正迈入发展期、成长期,“机器换人”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演讲中,屈贤明先生明确指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他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他也呼吁企业家和全社会关注工业强基,强调要解决基础部件、材料和工艺问题,再用智能制造手段,才能生产出世界畅销的优质产品。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四大制造”和工业强基,构成了中国制造最主要的几个方面。智能制造作为其中的主攻方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制造业追赶世界前沿提供了可能。
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核心在于智能制造,其中机器学习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它促成了无人驾驶、高效语言识别、精确网络搜索及人类基因组认知等领域的巨大进步。信息技术的指数级增长、数字化网络化的普及应用、人工智能的战略性突破、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应用以及集成式创新的兴起,都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力量。
屈贤明先生还特别提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如谷歌的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这表明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在五大领域实现商用化,并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紧密结合。尽管我们现在还在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但真正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其中,才能达到智能的标准。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制造业的飞速发展。而我们正处于这一变革的起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将成为这次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高潮。我们需要继续关注智能制造和工业强基,努力解决基础问题,把握机遇,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智能制造重塑中国制造业:从集成创新到基础强化
一、集成创新:智能制造的趋势与前景
当前,智能制造正在中国制造业掀起一场革命。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升级,而是融合了先进传感技术、软件以及电子商务的综合创新。从智能工程机械到智能玩具,再到智能家具等日常用品,智能科技正逐渐渗透到每一个产品之中。这种集成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更是推动了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以运-20为例,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大大缩短了其研发制造周期。与此个性化的生产逐渐成为趋势,预示着制造业将迎来更加精细和个性化的时代。
二、“机器换人”:智能化转型的新方向
在沿海及中部地区的企业中,“机器换人”正成为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趋势不仅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对中国的制造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机器替代人的重复劳动,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应对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中国制造的许多产品在小规模生产时能保证质量,但在大规模生产时却难以维持。“机器换人”不仅是一个趋势,更是实现中国制造向高质量转变的关键。
三、工业强基:基础部件与材料的核心问题
产品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质量则是这一生命线的基石。尽管中国在制造业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问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飞机的发动机、高温叶片的制造工艺及材料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我们的制造业发展,也影响了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强调智能制造和工业强基的重要性,但目前在工业强基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需要重视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技术基础的建设,这是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关键。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我们希望企业家们能关注工业强基的发展,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些基础问题,中国制造才能迎来真正的繁荣和辉煌。优质的零部件和材料结合智能制造的手段,一定能让我们生产出世界畅销的优质产品。智能制造与工业强基的共同推动,将让中国制造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