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2022年报新鲜出炉 机器人成绩单开始公布

智能机器人 2025-01-23 14:04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汇川技术:全面繁荣的工业机器人业务,营收突破230亿大关

汇川技术最新业绩报告揭示:公司在2022年实现了约230.08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2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达到了约43.20亿元,增长了20.89%。在报告期内,工业机器人业务销售收入飙升至5.61亿元,同比增长近半数。目前,汇川技术正在进行41个研发项目,其中包括中压IGCT变频器、大负载工业机器人和小负载六关节机器人等关键技术领域。

深入解析汇川技术的产品组合,我们发现包括SCARA机器人、六关节机器人、视觉系统、高精密丝杠和控制系统等多样化的产品。其工业机器人业务不仅涉及3C制造、锂电、硅晶、纺织等多个下游行业,还面临日本EPSON、YAMAHA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凭借对下游行业工艺的深入理解以及核心部件到整机的全面自制能力,汇川技术已经在手机制造、锂电、硅晶等行业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在机器人技术与产品方面,汇川技术在2022年取得了显著突破。公司加强了小六关节、大六关节和SCARA机器人的技术建设,提高了产品的开发质量和效率。公司还推出了适用于锂电和汽车电子行业的大负载六关节机器人R220系列。这些努力提升了工艺类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竞争力。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汇川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已经占据了5.2%的市场份额,其中SCARA机器人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17%,内资品牌排名首位。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机器换人的趋势日益明显,工业机器人业务前景广阔。

瑞松科技: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的快速增长,营业收入近十亿

瑞松科技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在2022年实现了营业收入约100593.45万元,同比增长8.03%。瑞松科技的业务领域涵盖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等,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高质轻量化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智能装备、基于AI的工业机器视觉产品以及柔性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瑞松科技的主要客户包括汽车、零部件、电子等领域的知名品牌企业。近年来,受人工成本上升和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影响,汽车、新能源等行业的机器人自动化装备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瑞松科技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大力拓展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取得了显著的业务增长。新能源汽车自动化生产线业务在本报告期内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约50%。

瑞松科技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方面表现出色,其业务已涵盖汽车机器人生产线、机械重工行业自动化生产线、两轮车轻量化焊接生产线等多个领域。公司提供的智能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融合了多项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包括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机器人仿真离线应用技术等,有效提升了各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不断拓展,瑞松科技有望在未来的工业机器人领域中持续发力。拓斯达业绩报告揭示:工业机器人营收增长与结构优化

拓斯达公司最近公布的2022年度业绩报告揭示了其工业机器人在报告期内取得的重要成果。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达128,793.39万元,同比增长了15.29%,尽管毛利率有所下滑,但显示出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发展势头。

具体来说,拓斯达工业机器人实现了3.5亿元的营收,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这是由于注塑领域景气度下行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其中直角坐标机器人的收入同比下降了35.77%。公司自产的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本体出货量却超过1700台,较去年同期实现了超过70%的增长,这得益于公司市场开拓策略的成功实施,技术迭代升级以及产品系列的不断丰富。

在机器人产品方面,拓斯达推出了多款新机型,包括TRH002-400-150、TRH002-300-150和TRH005-800-200等,这些新机型在速度、精度、负载性能等方面均有所提升。公司还推出了六轴机器人系列,最大负载从7kg到35kg不等,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公司推出的MBW130和GU80S系列机械手,具有高度的集成化、扩展性、抗干扰能力和定位精度。

拓斯达设计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方案具有出色的通用性,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新能源、光电和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公司的服务机器人也是其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业机器人一起,共同构成了公司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发展的核心。

机器人产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拓斯达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持续努力和创新,无疑将为国家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期待拓斯达继续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