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抢占新一代 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
厦门:人工智能与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的融合盛宴
厦门,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城市,近期举办了首届中国人工智能峰会暨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竞赛成果发布会,吸引了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竞赛队伍和企业界人士的目光。此次峰会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也标志着厦门在智能安防、智能车载等领域的应用迈出了坚实步伐。
峰会上,国内顶尖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还设置了“人工智能+创业投资”、智慧安防、知识产权保护、车联网等专题平行论坛,为各方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
作为峰会的重头戏,首届“中国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竞赛”的成果发布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次竞赛历时百天,规模前所未有,共有362支队伍报名参加995个比赛项目。其中,包括阿里、百度、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技术领先企业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纷纷组队参赛。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包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唇语识别系统”在内的16个AI创新之星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采用了“云安全屋”作为在线竞赛环境,保证了数据安全不泄漏,营造了一个安全、公平、方便快捷的赛场环境。
厦门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的佼佼者,不仅拥有业界领先的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核心技术,在智慧商铺、智能车载、智能安防等领域均实现了规模化落地应用。在此次竞赛中,瑞为参赛的人脸识别算法表现出色,成为全国四家获得该项目A级证书的企业之一。该公司的詹红梅表示:“深耕行业多年,我们一手抓算法研究,一手抓落地应用,实现了快速发展。”
除了瑞为技术外,美亚柏科与厦门警方也在智能安防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此次峰会不仅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展示技术的机会,也为他们拓展了市场提供了新实验空间。厦门市工信局总工程师童平平表示,这次竞赛是厦门以专业领域赛事为平台,吸引人才和项目进行展示、交流、角逐的新起点。
本次竞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厦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也为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提供了孵化平台。大赛组委会还将开放训练数据,支持创新创业团队的研究发展,并启动国家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应用示范项目。
在这场以技术为竞争力的“卡位战”中,许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业团队都在抢占发展高地。未来,厦门将继续开放应用场景,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新实验空间,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此次峰会标志着厦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征程才刚刚起步,未来可期。在童平平的眼中,城市应用场景的建设与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紧密相连的。他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有着广泛的需求。这些需求不仅能够有效推动“三高”企业快速发展,更将极大地改善市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工作、就医和养老等。
厦门,这座立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新技术的城市,正以其数字发展温暖社会民生的举措,实现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以“数字厦门”建设为突破口,厦门大力打造“i厦门”统一政务服务平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成果显著。如今,“i厦门”平台注册用户数超过270万,整合了300多项政务民生应用服务,覆盖14大类服务领域,总访问量已经突破8000万人次。
在培育生态、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厦门同样不遗余力。在最新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潜力城市榜单中,厦门位列第七,显示出强烈的发展动力。为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厦门出台了《厦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全面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链已趋完善。目前,厦门已有超过200家人工智能企业,涉及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
从数字经济到智能经济,厦门正全面打开未来之门,优化产业生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快建设“数字厦门”,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智能化处置各种问题与风险。2018年,厦门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数据无障碍共享,汇聚了多领域超过200亿条数据,为政务大数据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7月,全国首个大数据安全开放平台在厦门上线,实现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让数据更有价值。
厦门的数字产业基础已经十分坚实。2018年,厦门数字经济规模占全省的41%。厦门具有配套齐全的园区载体和领先的数字化营商环境。目前,厦门正在通过精准滴灌和贴心服务,让“三高”企业这片树林枝繁叶茂。其中,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数字厦门发展的强劲引擎,正在推动着厦门走向更加智能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