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人 2025-01-18 10:48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近期,李飞飞在谷歌之后的崭新征程引起了广泛关注。她在斯坦福大学启动了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项目,并担任新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HAI)的院长,与斯坦福大学前副校长、哲学家John Etchemendy共同执掌这一重要机构。李飞飞表示,这个项目的诞生是校方一年多的努力结果,其宗旨是推动人工智能的研究、教育、政策和实践,以造福全人类。研究院将聚焦于三个核心方向:推动下一代AI科学的发展,特别关注与脑科学和认知学的交叉融合;研究和预测AI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影响;以及以人为本的AI技术和应用的创新。

就在李飞飞宣布这一重大进展的同一天,第七届亚太地区隐私保护学者联盟国际会议在南京邮电大学召开。我有幸担任本届大会主席,向来自亚太地区的隐私保护学者发出呼吁: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在会议上做了主旨演讲,主题为“发展‘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历程,见证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以逻辑主义(符号主义)为核心,第二次浪潮则出现了连接主义。而现在,我们正处于第三次浪潮的深度学习的时代。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就是深度学习技术,由于它能够自动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复杂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

对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理解。而对于其核心技术“深度强化学习”,我们可以参考谷歌DeepMind公司的研究成果。该公司将深度学习技术与强化学习相结合,研发出的技术能够模拟人类玩游戏的能力,甚至达到了与人类匹敌的水平。事实上,这一技术正是AlphaGo的核心技术。

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领域可划分为五个层次。最底层是数据和计算能力的基础设施;往上则是各种机器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LSTM等;再上一层是重要技术方向,如计算机视觉、语音工程等;接着是具体的技术应用,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最顶端则是行业解决方案,如金融、医疗、互联网、交通和游戏等领域的AI应用。

人工智能的突破得益于高速并行运算、海量数据以及更优化的算法的共同推动。本质上,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是一种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自我学习、判断和决策的算法。如果我们把人工智能比作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那么海量的深度数据就是喂养这个天才婴儿的奶粉,而算法的质量则决定了婴儿的智力发育水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时代浪潮中的一艘强大战舰。其背后的编程技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根植于与法律的土壤之中。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如同“黑箱”,充满了神秘而又引人深思的特性,这引起了现代法律人的高度警觉和深入研究。看待AI的算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应站在与法律融合的视角去审视。

已故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生前曾发出警告:人工智能的崛起对人类影响深远,其伴随的和法律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当前,AI研究领域正聚焦于机器道德、机器学等议题,探索如何将人类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嵌入AI系统,使其更安全、更友好、更善良。我们应当将人类优良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融入AI的血液中,特别要关注如何识别特定社会或团体的规范和价值,并将其编写进AI系统,再评估其与现实规范和价值的一致性。

在此背景下,监管机构的角色不可忽视。他们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增加AI设计、开发与制造过程的透明度,尤其是AI的算法必须遵循法律的可追溯性原则。对AI的监管应体现三大原则:保护人权、优先考量对法律、社会和侵犯个人隐私的冲击,以及通过立法和强制性标准的制定来削弱AI对人类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中国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包括就业结构改变、法律和社会冲击、侵犯个人隐私等。为此,中国明确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规范和政策体系的规划。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因此“以人为本”应当是AI技术发展的基石。欧盟法律事务委员会在针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制定政策时,强调了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包括设计保护隐私、默认保护隐私、知情同意、加密等概念的标准。

笔者强烈呼吁,即便在数据成为“流通物”的时代,个人隐私数据仍不可触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研究者、设计者和开发者们,你们必须以服务人类为宗旨,不能脱离人类的实际需求去设计AI,更不能有破坏人类社会的念头。你们应以人类为出发点,以一种“为人类着想的善良”的品质和使命感,着重解决与人类美好生活和健康发展相关的问题。这样,人工智能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的伙伴,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