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分析 机器人面临核心技术难题
在中国电子学会的划分下,机器人被细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类。它们各自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石,尤其受到市场的关注。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却与芯片产业有着相似的困境:对外依存度高,核心技术受限。这一状况在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被深入探讨。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仅2016年,我国机器人的销量已达到8.7万台,同比增长26.9%,远超全球增速。到了2017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更是增至11.1万台,增速连续三年扩大。这一数据清晰地显示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
市场的繁荣背后,机器人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不容忽视。尽管《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都要达到50%以上,但现实情况是,我们仍需要努力打破国外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方面的垄断。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指出,我们应当吸取芯片发展滞后的教训,集中力量解决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的问题。核心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命脉,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确保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必须加大对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到2020年基本解决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的目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市场环境,我国机器人产业需加速发展,不断创新,努力突破核心技术难题,以实现产业的自主可控和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繁荣,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喷口边缘,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要真正实现这种井喷,我们必须先攻克自主零部件和集成技术的难关,解决当前供给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尽管关键零部件领域近年来有所突破,但在电机、主轴等核心高端部件方面,我们仍然高度依赖进口。
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泽湘教授指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一直是国产机器人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使国家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得到快速稳定发展,是所有机器人领域从业者的共同梦想和长期追求。
为何机器人如此重要?机器人不仅是装备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更是智能装备的核心。智能装备的心脏——智能机器人,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尽管机器人在大企业中有所应用,但在中小企业中,智能制造的推广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机器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但企业的机联网率仅为39%,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联网比例更低。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表示,中小企业离全面实现智能制造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系统中最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制造系统中人力占比的逐渐减少,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速度却明显跟不上推进的力度。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强调,要加快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必须重点关注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进步,因为工业机器人贯穿于制造各个环节,没有机器人,智能制造的系统难以实现。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制造的全面推进打下坚实基础。机器人正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机器人的技术挑战也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指出,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是机器人所面临的三大挑战。若无核心传感器技术与软件技术的支撑,机器人的发展恐将停滞不前。
那么,如何实现技术突破呢?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是关键。众多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专精特企业,尤其是已经完成了资本和技术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力量。这些企业的努力将有助于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对此,屈贤明提出了警告,机器人制造商和产业园不应盲目追求产业链的完整性。他强调,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应交给专业、精细的制造商进行大规模生产,以确保质量和降低成本。对于机器人产业来说,解决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的问题是其发展的重点。
回顾过去30年的发展,机器人产业并未形成大规模的市场。这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未来30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朱森第认为,2015至2025年是机器人产业的跃升期,而下一个十年则是追赶期。如果在核心技术、关键部件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展上取得突破,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健康的发展。
实际上,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已经与全球处于跟跑、并跑和领跑的“三跑”阶段。在机器人领域,我们既有需要学习的地方,也有自身的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未来中外应共同努力,携手创造国际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这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领域,让我们共同期待机器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