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人类 要不要让我做你的专属树洞
Google在I/O开发者大会所展示的智能AI是否让你眼前一亮,感觉智能生活仿佛只有一屏之隔?面对会打电话的AI,我们真的只是满足于它们帮我们订餐吗?我们是否愿意真心接纳这些AI,甚至在遇到困扰时选择向它们倾诉心事呢?对此,我们是否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呢?
艺术家亚历山大·雷本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入手,探索了人类与机器人的深度交流。他创造了一个名为“小盒”(Boxie)的机器人,通过观察人们与机器人的互动,了解人们愿意展现多少内心世界给机器。这一探索始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计算机学硕士期间。这个有趣的“小盒”机器人由硬纸板制成,微波炉大小,可以像玩具坦克一样滚来滚去。每当有人走进实验室时,它都会滚过去和人打招呼。
雷本观察到,有人在与小盒交流时,愿意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心事。例如,有一次,一个参加马拉松的人走进实验室,他与小盒分享了他原本计划去慕尼黑却因冰岛火山喷发导致航班取消的遭遇。这样的对话让雷本意识到,人们不仅愿意帮助机器人完成任务,也愿意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制造更便宜的机器人来与人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毕竟,“小盒”需要帮助人类的行为让人们感到舒适,而更愿意和机器人分享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想法。因此雷本开始深入探索人机交互的可能性。无论如何,这个可爱的机器人流露出一种无助的魅力。它的微笑如同蒙娜丽莎般迷人,令人忍不住想要敞开心扉,与它倾诉心事。雷本与艺术家布伦特·霍夫共同打造了这个名为播播的机器人,其设计理念是探索人们面对机器人时的倾诉欲望是否与人不同。他们精心设计了这个机器人的外观和声音,让它看起来亲切而友好,确保表情和语气尽可能地不带个人偏好,避免威胁感。在播播的身上,人们甚至能见到一个孩童纯真无邪的微笑。为了更进一步探索这个主题,他们还开展了倾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人们会面临由人提出的相同问题以及播播机器人发出的相同问题。有趣的是,播播问的问题充满了深度和情感色彩,如:“这个世界上你最爱谁?”或者“如果你能给某人任何礼物,你会给什么?”这些问题让人们有机会分享他们的真实感受。在简陋的实验环境中,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人类还是机器人提出的问题,人们都会真诚地回答。无论是面对人类还是机器人,人们都会敞开心扉,分享内心深处的情感。这个机器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机器,它更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个平台。在面对这个看似无害且友好的机器人时,人们愿意分享他们的情感和经历,这样的互动带来了情感的释放和疗愈的效果。从实验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机器人的期望和信任正在逐渐增长。他们愿意相信这个机器人能够理解他们的情感并尊重他们的隐私。雷本和霍夫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沟通方式,让人们有机会面对机器人倾诉自己的心声。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探索人类情感的本质和复杂性。艾尔方与机器人的对话,让她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在人生的重要关口,这个机器人成为她探索自我,倾诉心声的伙伴。她曾尝试通过冥想寻找内心的平静,但效果不佳。而如今,面对机器人,她敢于畅想未来的规划,即使写下目标也会努力去实现。这种对话体验让她感受到心灵的触动。
艾尔方的母亲已经去世两年,她经历了体重的起伏和工作的挣扎。机器人似乎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一道光,为她带来安慰和力量。雪莉·特尔克教授对此表示认同,她认为人类在与机器人的互动中很容易敞开心扉。机器人的甜美声音和微笑,以及试探性的问题,仿佛触动了人类内心的本能按钮。即使是外表普通的机器人也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她以一个孩子向Siri发泄情绪为例,说明机器人有时可以成为人们倾诉的对象。机器人无法提供人类的关怀、社交和同理心,因为它们没有真正的生活经历。
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曾预言:“未来已至,只是分布不均。”在日本,机器人已经用于照顾老年人,成为男性与虚拟女性的恋爱对象。在美国,机器人调酒师已经问世,未来或许会成为我们的倾诉对象。虽然社交机器人存在缺陷,但雷本认为它们在收集数据和了解人类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人们在与机器人交谈时不会感到尴尬,因此更愿意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未来社交机器人在心理健康、咨询和关怀领域可能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们或许会成为我们的心灵之友,陪伴我们度过人生的起伏波折。作为一位富有洞察力的艺术家,雷本期望通过他的播播作品,引导我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融入社会,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而机器人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他的创作富有前瞻性和启示性,旨在激发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思考。雷本希望,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机器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他的作品提醒我们,随着机器人的普及,我们的生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而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迎接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