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多,利润低,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出路该怎么理性看待?
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高端与低端之间的分化与机遇
工业机器人是否属于高端装备?这个问题在过去可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现在,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分化,答案似乎变得复杂起来。随着制造业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一边是不断刷新投融资记录的机器人圈,另一边则是面临激烈竞争的机器人市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纠结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从液压驱动到全电动,再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已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尽管在国内大规模起步的时间尚短,且受到资本和的关注,但传统机器人行业已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汽车和3C两大领域占据了机器人使用量的绝大部分份额,而其他行业则相对较少。这意味着要想在这些成熟市场中抢得一杯羹,后进者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面对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并存的情况,工业机器人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产业分化问题。一方面,存量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容量巨大。对于后进者而言,一个有效的策略是采取激进的价格策略,特别是在产品功能/性能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市场。另一方面,机器人应用市场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增量市场等待开发。这不仅包括新的应用领域,还涉及到新的技术和产品的推出。
机器人行业的产业分化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当技术和产品红利期结束后,竞争加剧,领先者需要开拓新场景、解决新需求、推出新产品,才能进入下一个周期循环。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从汽车/3C工业走向电动车、自行车、保险柜等行业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价格低廉的专用化机器人正在结合中国制造的特有国情,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这个市场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机器人范畴,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体系。
在这个产业分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工业机器人的价值和定位。机器人最初应用在汽车行业时被视为高端装备,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成熟,一些通用属性越来越少的专用属性越来越强的机器人开始涌现。对于特定应用而言,通用性越强的方案成本越高、性价比越低。针对特定低端应用的机器人及周边设备的专用化可以加速成熟应用的产业下沉并扩大机器人的使用范围和市场。然而这也意味着大部分专用设备化的机器人可能会陷入残酷的价格战最终只剩下少数几家存活的厂商。因此在这个行业里要想取得长期的发展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组装和模仿。另一方面头部企业也在主动寻找新的场景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应对行业的不赚钱现状。总之工业机器人行业正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就必须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和市场机会。走进机器人的新时代:中国市场的无限机遇与挑战
工业机器人,因其强大的可编程能力和扩展能力,被誉为机器人行业的璀璨明珠。真正的增长动力并非依赖于现有的标准产品,而是源自对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的深度探索与持续创新。掌握技术与产品双重创新能力的企业,无疑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巨量中国市场的新时代里,工业机器人的机会究竟在哪里?答案在于两大方向: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的新应用。在成熟领域,我们寻求在新型生产工序上的机器人革新。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虽未能如愿,但其需求真实存在且前景广阔。目前市场上机器人的功能主要集中在非接触或弱物理交互的生产工序上,对于直接物理交互的装配环节却难以应对。新型机器人产品与应用技术的出现,将解决存量行业未解的问题,成为市场的潜力所在。
而对于增量市场,那些未曾或极少使用机器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机器人的普及受限于两大因素:高昂的价格和功能无法满足需求。低端行业的许多应用对机器人而言都是世界级的高端应用挑战。这两个新兴应用方向为机器人行业的新进者提供了广阔的机会。
那么,如何让机器人更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答案是技术革新与操作简化。“懒人改变世界”,正是拖动示教和3D视觉技术备受瞩目的原因。这两项技术的核心在于降低机器人的使用门槛,让操作更简单直观。珞石推出的柔性协作机器人,便是一个绝佳的实例,其采用的高精度传感器与直接力控制技术,让机器人具备模拟人类手臂的能力,适应了更广泛的物理操作环境。跨领域整合与新行业的深度绑定同样重要,结合场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而非单纯的机器人产品。未来机器人的应用推广将朝着“零”门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
当我们谈论品质之路时,我们不能忽视那些踏实创新的企业。尽管中国创业圈有时过于浮躁,但我们仍能看到一些公司坚守初心,致力于为客户带来真实收益。他们深知技术与产品的融合之道,能够通俗易懂地介绍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价值。在这漫长的品质之路上,中国正走出自己的步伐,勇敢追求技术的卓越与产品的品质。即使起步晚一点,“好产品不怕晚”。毕竟,无数成功案例已经证明,只有真正解决客户问题、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