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因”出发,深挖国内外企业智能家居发展“套路”
智能家居,一种融合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产品服务集合,通过让各种家电以不同的方式通信和数据交换,实现了家电间的“互联互通”,极大地提升了居住的舒适性和娱乐性。
根据OVUM的预测,到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将迎来显著增长,智能基础设施、智能安全服务以及智能电器设备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25%、17%和8%,总体智能家居渗透率将达到约32%。而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渗透率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3%,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智能家居领域,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形成三大主要阵营:运营商、互联网和终端设备厂商。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业务定位和发展逻辑。
运营商阵营以“做业务”为主,通过智能家居业务绑定基础家庭业务,如宽带、电视等,以留住家庭用户并增加收入。对于后端,运营商采用平台方式聚合生态合作伙伴;对前端,主要通过APP打通入口,通过网关实现家电互联。例如,德国电信(DT)的智能家居业务Qivicon,作为设备旗下的三级子业务,借助其平台提供安全监控、能源管理、远程控制等功能,并允许用户定制个性化场景。资费上,Qivicon采取硬件和服务分离的收费模式,初装费相对较低,之后每月的服务费也相对合理。生态合作方面,DT采用B2B2C模式,自己搭建软件管理平台,与联盟企业合作分享收入。
互联网阵营则是以“做服务”为中心,一切以用户为中心,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简便、最舒适的服务。互联网企业倾向于采用语音入口,通过AI家庭管家式的服务提供沉浸式体验。互联网发展智能家居的特点是融入到自身的主业大生态中,通过智能家居业务反哺主业、促进主业拓展。例如,谷歌和亚马逊的智能家居布局,都是为了将用户数据从个人场景拓展到家庭场景,以促进其主营业务的发展。
探秘亚马逊、小米与运营商的智能家居争霸之路
亚马逊、小米以及各大运营商正齐聚一堂,展开一场关于智能家居领域的激烈角逐。在这三大阵营中,他们各自凭借其独特的基因和定位,纷纷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智能家居业务。
一、亚马逊:电商与娱乐的跨界融合
亚马逊作为全球电商巨头,其智能家居平台旨在服务于其已有的电商和娱乐业务。通过智能家居业务,亚马逊吸引用户加入Amazon Prime会员,并更方便地购买亚马逊的产品。最新的Echo设备以230美元的亲民价格,无需额外服务费,即可轻松融入家庭。亚马逊聚焦于自身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定位,通过与其他垂直行业企业及终端商、硬件商的合作,不断拓展市场。亚马逊的智能家居业务与其电商资源紧密相连,同时辅以颇具特色的“亚马逊钥匙”服务,确保快递安全送达。
二、小米:一站式家庭采购与智能家居装修提供商
小米作为终端厂商,其基因在于销售终端和设备。小米的智能家居业务致力于打造成一站式家庭采购和智能家居装修提供商平台,销售智能家居设备,并拓展至传统家居和生活用品。针对东亚城市公寓的业务场景,小米以智能手机为入口,推出了涵盖家庭音箱、电饭煲、路由器、扫地机器人等多样化的智能家居产品。在商业模式上,小米在智能家居业务上贯彻了“互联网+硬件”的经营模式,并推行性价比极高的产品。其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智能装修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生态合作方面,小米欢迎其他设备商进入其开放平台,并与其他企业合作,介入非智能家居用品的销售。
三、运营商:增值业务的拓展与家庭用户的捆绑
运营商则将智能家居视为增值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企图通过智能家居首先捆绑家庭用户,进而带来增值业务的收入。针对智能家居设计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监控等多项业务功能。商业模式上,运营商依靠月服务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并分化出两种收费模式:“硬件与服务捆绑收费”和“硬件与服务分离收费”。例如AT&T采用前者模式,将硬件费用和月服务费打包计算,类似于预存话费送手机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运营商力图通过长期的合同期限稳固用户粘性并保证长期收益的稳定性。不过这样的收费模式也会带来消费者担忧长期使用带来的潜在成本和无法灵活更换产品的束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克服。但不论如何开展商业模式运营商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互联网厂商和终端厂商在智能化领域的竞争压力和挑战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用户体验来赢得市场份额和用户信任和支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三大阵营在发展智能家居时都有其独特的基因特性和发展路径和模式这些特性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业务定位商业模式和生态合作方式使得整个智能家居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态势也使得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满足不同的需求。在后续的竞争中需要不断创新提升用户体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同时需要寻求合作共建良好的生态系统以实现共赢发展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在数字生活的洪流中,互联网业务的收费模式愈发引人注目。对于智能家居业务,互联网巨头们并未设立专门的费用门槛,而是将其巧妙地融入其核心业务之中。用户在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便利之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对互联网巨头广告与电商平台的粘性。这种模式巧妙地运用后向收费(广告)和平台交易费用(电商)的盈利策略,为用户带来无缝衔接的智能化体验。
对于终端商而言,硬件销售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核心。自家硬件的销售收入自然是主要收入来源,而对于第三方硬件,他们则通过渠道合作获取分成。简单直接的商业模式让硬件销售成为他们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生态合作方面,运营商的策略则集中在补强自身短板。他们会寻找外部伙伴进行深度合作,例如寻求平台系统的收购或战略合作对象。运营商的硬件设备大多来源于合作伙伴,并与其他运营商合作将智能家居业务推向国际市场。
而互联网公司则采用一种“系统+软件”的合作思维。他们视智能音箱如同智能手机一样,在基本的操作系统之上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多样化功能。他们更多地与软件厂商展开合作,共同研发、优化智能家居产品。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带来了技术层面的互补,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流畅的使用体验。
终端厂商则将智能家居视为销售渠道,不仅销售自家产品,还积极推广其他友商的设备。他们与高档住宅物业紧密合作,抢占家庭市场,让智能家居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种全方位的合作策略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