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帮忙找工作问职位
南方都市报报道】
在招聘的繁忙季节,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求职简历和应聘者信息,企业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运作效率?在CBD,一家企业率先尝试将AI技术引入招聘流程,推出了国内首个应用于招聘领域的AI机器人——iMars小助手。它的出现,解决了困扰许多企业的招聘难题。
想象一下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面临的困境:每天需要处理成千上万的招聘信息。传统的招聘方式如通过招聘网站搜索关键词、企业官网或微信平台搜索招聘信息仍然被大量使用。应聘者投递简历后往往面临长时间的等待,不知自己的简历是“石沉大海”还是被“捡走”。而对于企业来说,如何从这些海量的应聘者中找到合适的岗位候选人同样是一大挑战。
想象一下你再次投递简历时的场景:在先进的AI技术助力下,你的简历可能会得到更高效的筛选和处理。iMars小助手通过AI技术,可以自动化筛选简历、分析应聘者技能与岗位匹配度,甚至初步进行面试评估。这样一来,企业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找到符合岗位要求的候选人,大大提高了招聘效率。
传统的招聘方式或许能够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但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引入AI技术无疑是企业提升招聘效率、优化招聘流程的重要途径。这不仅能让应聘者得到更高效的反馈,也能让企业更快地找到心仪的候选人,实现双赢。iMars小助手的诞生,标志着招聘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玛氏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直面临着一个挑战:如何高效地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这个挑战在招聘任务繁重的年份中尤为突出。玛氏的招聘中心团队目前拥有二十位专职人员,其中一半负责招聘相关的任务,包括渠道管理、管理培训生发展等。面对每天上百个候选人,招聘团队需要在工作效率和候选人体验之间取得平衡。这也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如何提高整体效率。
在玛氏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中,这个问题曾引起广泛关注。以他们面临的招聘任务为例,玛氏在一年中提供了近一千五百个职位空缺,这意味着在日常的二百多个工作日里,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事们平均每天都要完成一个或一个半的招聘任务,以填补这些职位空缺。找到合适的人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意识到需要寻找一种更高效的招聘方式。于是,玛氏开始尝试在官方微信平台上开通招聘渠道。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他们发现移动端的招聘方式相较于传统方式更为高效且成功率更高。仅在去年一年,玛氏官方微信平台上的简历投递量就达到了七千份以上,经过筛选后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成功入选并获得职位。尽管移动端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新的难题也出现了。玛氏的人力资源负责人Ada提到:“虽然收到了大量的优秀简历,但同时我们也收到了许多求职者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解答。”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提高招聘效率,玛氏开始考虑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处理招聘过程中的繁琐事务,以便更好地专注于筛选和评估优秀人才。通过引入AI技术,他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效率和候选人体验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探索与跨越:招聘界的AI诞生记
面对日常工作中的困扰,工作人员因无法分身解答每一个问题而倍感压力,加之许多问题的同质化程度极高,使得回答变得机械化,久而久之,解答的动力逐渐消磨。在这个背景下,管理者敏锐地看到了改变的契机——引入聊天机器人,以释放招聘者的压力,并更有效地回复应聘者。
尽管从人力资源(HR)跨界至IT领域看似不可思议,但玛氏在2018年1月勇敢地迈出了试水变革的第一步。回忆起那段寻找技术支持的经历,Ada仍记忆犹新:“当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供应商提供的方案,感觉有些抽象难以捉摸,既看不懂也看不到实际可行性。”
玛氏内部创新项目的急先锋——人力资源部门的小姐姐们,在这场变革中化身为IT程序猿,通过自学、参与论坛等方式不断积累知识。她们深入研究微信平台的数据,发现被玛氏吸引的粉丝主要是年龄在25-35岁之间、对手机极度依赖的群体。每一篇文章的浏览量以及随之而来的简历投递数据,都被她们仔细分析,成功描绘出应聘者的画像,这些画像成为后期开发的基础之一。
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玛氏的研发团队充满信心。他们坚信,通过跨界合作与持续努力,这款招聘界的AI将会越来越完善,为招聘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飞跃,更是招聘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当春天的气息渐渐弥漫时,“iMars小助手”项目在集团内部获得了审批,开始了它的开发之旅。Ada向我们介绍了这个项目,它始于去年9月,而在短短的三个月后的12月,就已经成功签约。过去,玛氏内部的项目很少能如此迅速地通过审批,这充分展现了公司追求数字化变革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
一个引人注目的里程碑是在6月份,经过三个月的系统架构构建和开放,“iMars小助手”已经初具雏形。如何确保这个智能小助手能真正发挥效用,而不是适得其反呢?即使是机器人,也需要经历一番打磨和“调教”。
于是,公司开始了内部测试。七八十位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团队的同事成为了首批测试员。为了提高后台识别的准确率,这些内部测试员可谓是绞尽乳汁,“调戏”起了“iMars小助手”。Ada透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同事为了测试机器人的识别能力,在一个问题上用了1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测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看机器人是否能准确识别出应聘者的意图。
“iMars小助手”的数据库部分是基于原有的微信后台数据,另一部分则是由技术供应商建立。后台收集的50万至100万条来自候选人的真实问题,也为这个小助手的运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当内部测试的准确率达到了60%时,“iMars小助手”便可以在内部上线。而对外部用户来说,其上线的前提则是达到80%的准确率。记者尝试使用这款产品时发现,“iMars小助手”的后台能够快速响应并回复一些关键词的抓取结果。虽然目前的语音功能还未开放使用,但从界面来看,这款招聘小助手还特意为年轻人准备了专属的表情包功能,无疑增加了其吸引力和趣味性。
无论是为了提升招聘效率,还是为了满足年轻人的使用习惯,“iMars小助手”都在不断进化和完善中。它的出现,不仅预示着玛氏在数字化招聘方面的决心和投入,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的招聘未来。“我们希望‘iMars小助手’能够更加时尚有趣。只有增加乐趣,才能激励候选人更频繁地使用它,从而不断提升这款产品的准确度和识别率。”Ada表示,人工智能的职能无非有两项,一是模式识别,二是持续学习。“iMars小助手”的应用将充分展示这两项职能的卓越表现。
据了解,“iMars小助手”经历了四轮严格的测试才得以成功推出。此前,公司内部没有任何部门尝试过使用AI技术。它的每一次测试都是一次突破,也是公司对AI技术实力的展示。这款产品充满了未来感,将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