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离中国制造有多远

行业资讯 2024-12-21 16:18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在充满活力的北京,一场盛大的科技盛宴于2015年11月23日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拉开帷幕。

在国家会议中心的展厅里,一幅巨大的画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这画卷上,一位“艺术家”正挥毫泼墨,勾勒出一条栩栩如生的腾龙图案。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艺术家”并非人类,而是由广州数控展示的新一代高精度工业机器人——“赤金龙”系列。借助先进的离线编程技术,这台机器人能够绘制长达4米的龙纹图案,其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当时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创造了“Robota”一词。虽然影视作品中常常展现那些类似人类形象的机器人,但在现实世界里,尤其是在工业应用中,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更像是拥有“机械臂”的精密工具。

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在这个繁荣的市场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

虽然中国市场上有许多知名的国际机器人企业,如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和库卡等,但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却不足30%。精密减速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而这个领域几乎被日本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在关键零部件如伺服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等方面仍依赖进口。这不仅限制了国产机器人的发展空间,也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王飞跃,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对此表示:“我们在精密减速器领域一直在努力攻关,但进展有限。”国外厂商如发那科和安川电机,作为核心部件的提供商,在成本上具有天然优势。他们还可以通过长期合作关系获得更优惠的采购价格。

国产机器人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尽管一些国内企业已经实现了RV减速器的小批量生产,但应用市场仍然持观望态度。精密减速器的制造对精度要求极高,而这与国家的整体制造业水平密切相关。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机器人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863计划启动以来,机器人一直被视为重点攻关领域。科研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郝玉成,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很多技术一研发出来就直接进了档案室,因为无法产业化而从未真正应用。”

尽管如此,国产机器人产业仍在不断努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机器人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突破。从远古至今,制造业一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引擎之一。而在当代,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制造业的全新篇章,成为了智能化浪潮的核心力量。机器人如同明珠镶嵌在制造业的顶端,已然成为全球各国争相抢夺的新领地。响应国家对于智能制造的热切呼唤,广东省和浙江省等地纷纷启动“机器人换人”计划,通过补贴企业购买机器人的方式,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这一行动的背后,是上海晨兴希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功实践的实例——上海某工厂已经着手推行手机行业的“无人化工厂”,预计将至少有超过半数生产线被机器人取代。在追求这一梦想的我国也正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以期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众多机器人企业中,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尤为引人注目。曲道奎总裁指出,尽管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庞大,但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的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虽然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相较于其他国家,我们的应用密度仍然较低。尽管机器人技术日新月异,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的技术限制使得机器人只能胜任制造业中的特定领域,大部分工作仍需要人类的参与和完成。这也意味着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让机器人能够适应更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与此我国的机器人产业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尽管政策利好不断释放,但随之而来的是泡沫现象的警示。新的机器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纷纷筹建机器人产业园。真正具备生产工业机器人实力的公司并不多。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盲目建设产业园的现象令人担忧。对此,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认为当前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已经处于失控状态。一些产业园区的入驻率并不高,许多园区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行业规划而面临招商困难的问题。

尽管如此,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一些地方尝试通过征地建园加招商引资的模式来推动产业发展,但这种做法可能违背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理念。郝玉成指出,《中国制造2025》的真正目标在于推动制造业从规模取胜向价值取胜转型,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改变制造过程。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制造更多的机器人,而是要打造具有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制造业生态圈。同时我们还需要意识到一个现实的问题:“造‘机器’易,‘造人’难”。随着智能化浪潮的推进,机器人的软件部分——即其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必须正视这一挑战,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以确保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持续发展和领先地位。科技巨头如谷歌、脸书及IBM等纷纷砸下重资,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了一股狂潮,特别是在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前沿上,竞争尤为激烈。这里所指的智能机器人并非简单的机械手臂或车辆,而是拥有思考和感知能力的先进机器。

深入探究机器人的进化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正从基础的计算智能向感知智能转变,最终迈向认知智能。在这一过程中,运动、感觉和思考功能的融合成为关键。当前,中国的机器人技术研发主要停留在第一阶段,而全球范围内则已迈向感知智能的阶段。行业专家普遍认为,认知智能特别是后两个阶段将是未来机器人技术研发的核心。

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表示:“过去我们制造机器人时,主要关注硬件方面,如同搭建骨骼。但现在,我们更需要赋予机器人大脑和肌肉。”这与电脑行业的发展路径相似,硬件固然重要,但软件的利润更为丰厚。在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领域取得进展的我们不能忽视软件机器人和知识机器人的重要性。这些高级机器人能够利用庞大的数据库和复杂的算法完成精确的分析和预测工作。

比起让机器人进行“思考”,让它们学会“感觉”更为困难。例如,本届机器人大会上备受瞩目的美女情感机器人Genminoid F,拥有逼真的外貌和发声、对话、唱歌的能力。其核心技术——认知技术正是我们当前机器人技术所欠缺的。对于机器人来说,识别物体的形状和颜色比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更为复杂,而要让机器人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情绪则更为困难。随着深度学习算法和并行计算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在视觉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识别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尽管在自我认知和情感交互方面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发展,但传统机器人向智能机器人的转型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走向智能机器人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包括提高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和动作感知的精度等。但好消息是,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来研发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它们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感知和互动。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像“大白”一样的机器人,既能治病又能卖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乐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