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一盘棋,看国家队如何布局走子

智能机器人 2024-12-19 12:59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自2017年7月正式颁布以来,人工智能产业犹如烈火燎原,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据该规划的战略目标显示,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而在更远的未来,这一产业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4000亿元,并在2030年突破万亿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惊人的10万亿元。

与此我国的信息产业也在持续壮大。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信息产业收入已达到17.1万亿元。这意味着到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将再造半个信息产业。当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很可能将再造一个全新的信息产业。在过去的十年里,技术创新带来了社会化和共享化的计算,其中云计算为社会化计算提供了基础,大数据成为数据中间件的核心,而人工智能则在此基础上打造了最上层的社会化应用。

如今,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已经准备就绪。从微软、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相继开源人工智能算法,到IBM、亚马逊以及国内的BAT等公司将人工智能融入公有云服务,再到智能音箱的普及,无不证明这一点。而在2017年,AlphaGo Zero的问世更是标志着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拐点已经到来。

作为国家队代表的中科曙光,在人工智能产业化布局方面动作频频。在2017中科曙光智能峰会上,该公司展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布局,并发布了多款产品线。同时启动了“数据中国智能计划”,并在青岛投资成立了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中科曙光自2009年开始建立城市云计算中心以来,不断推动城市云战略的发展,从城市云到数据中国,再到城市AI,逐步满足大众的刚性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曙光董事长李国杰强调,要满足大众的需求必须有基础设施,而在信息化时代,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云计算中心以及大数据中心、机器学习训练平台等。

中科曙光在人工智能产业化布局中,通过构建城市云数据中心,集成了IT基础架构产品与解决方案、软件产品等,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存储、分析和展示等全面的大数据技术。目前,中科曙光已经构建了40余个城市云数据中心,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社会计算基础设施。

随着“数据中国智能计划”的推出,中科曙光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加载到城市云数据中心,让城市云和大数据服务升级为城市公共AI服务。李国杰特别强调,网络服务的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大数据平台,但对于城市里的中小型创业公司来说,建立自己的机器学习训练平台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数据中国智能计划”将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公共的AI服务,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市AI的新纪元:中科曙光的全面融合与创新

在2017中科曙光智能峰会上,中科曙光展现了其全面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线,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全新的城市AI纪元。这不仅仅是对应用、开发、软件、服务器等的简单覆盖,更是对AI技术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产品层面,曙光推出的液冷AI训练专用服务器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这种全浸没式液冷技术不仅解决了AI服务器集群的高能耗、空间部署密度低及高噪音等问题,更实现了高达40%的节能效果。曙光公司副总裁沙超群强调,这款服务器是目前世界上PUE最低的AI训练服务器,能效比极高。

联合人工智能芯片独角兽企业寒武纪科技,曙光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寒武纪芯片的AI推理专用服务器PHANERON。令人振奋的是,明年推出的PHANERON2将能抵达惊人的100台通用服务器的效能,为海量视频语音数据的实时分析打开了无限可能。

在应用领域,曙光AI相关产品已经在视频安防、互联网、广媒娱乐等十大领域大放异彩。尤其是其超大规模公共安全视频内容分析系统,实现了深度整合神经网络、大规模视频并发处理和快速数据查询响应。

曙光人工智能管理平台“SothisAI”的出现,更是简化了数据中心集成的人工智能软硬件管理和整体调优的复杂性。沙超群表示,曙光的使命是使AI简单化、易于使用并自动化调优。其架构自下而上分为资源层、管理层和应用层,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AI计算服务体验。

不仅如此,曙光还提供了面向人工智能的统一编程优化环境。与中科院计算所和NVIDIA的深度学习联合实验室在过去的两年中,从底层为更多的软硬件环境提供了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曙光的统一编程环境和混合编程接口。

作为国家队的中科曙光,其AI布局还远不止于此。在重视商业应用的中科曙光还着眼于基础理论的研发。在2017中科曙光智能峰会上,李国杰强调发展人工智能要注重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与此中科曙光还积极与众多单位合作,如徐州市公安局、寒武纪等,共同繁荣智能计算的生态环境。在国际市场上,中科曙光也在积极布局,希望通过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优势,为全球的智能计算发展做出贡献。

中科曙光以其全面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线,正在引领城市AI的新纪元。无论是硬件的创新还是软件的管理平台,都体现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技术实力和前瞻布局。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科曙光将继续引领人工智能的发展潮流,为城市的智能化进程注入更多活力。去年,中科曙光在国家高科技计划“863”课题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及芯片与半导体企业,成功研发出适用于云计算的新一代服务器——星河sdc1000。这款服务器能有效应对亿级用户同时在线访问的情况,解决了传统服务器体系与云应用负载不匹配的技术难题。星河服务器的诞生,标志着并发通用服务器从万级跨越到亿级,这一重大突破源于城市云计算的实际需求。

中科曙光同样于去年推出了科学大数据引擎,包括针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曙光ParaStor并行存储系统、高性能计算平台、深度学习计算平台以及大数据处理平台和EasyOP运维管理平台。这一科学大数据引擎的推出是基于曙光超算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技术,包括部署存储、处理、分析和挖掘等多个环节。以贵州的FAST望远镜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为例,中科曙光与中科院大气物理所联合部署的“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原型系统便展现了其大数据处理能力。

中科曙光近年来积极参与多项投资、合资和技术合作,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促进研发动力。这些合作涵盖了构建完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加大核心技术领域的布局力度。在去年的合作中,中科曙光与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携手进军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随着SothisAI的发布,中科曙光还将启动开放实验室计划,面向全球招募AI算法、应用和服务开发者,并开放其在全国的城市云平台和大科学装置等资源,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研发和服务部署,推动AI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中科曙光的全球研发总部也将落户青岛,投资规模达十四亿。在青岛的研发总部将建立一支千人研发团队,专注于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工作。中科曙光还计划将其高端服务器生产基础落户青岛,并设立瞄准国际市场的长期目标。中科曙光总裁历军在智能峰会上强调,未来将在青岛展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超级计算机等领域的布局,并希望将曙光推向全球市场。中科曙光正逐步走向软件和硬件实力兼备的道路,正如李国杰院士所言,AI公司要成功不仅需要算法优势,还需拥有自己的平台和数据资源。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