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现在能有多“聪明”?
在充满活力与创新的2023中关村论坛中,“人工智能”无疑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从自动驾驶到智能穿戴,从量子计算到5G通信,再到碳中和,众多科技前沿领域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坚实支撑。展望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继续深刻改变各行各业及普通人的生活。
在本届论坛的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板块、科博会展览板块以及人工智能相关平行论坛上,各大科技公司展示了他们的最新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其中,视觉通用分割模型SegGPT、5G音视频交互应用以及双语数智人等创新技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和记者的目光。
在5G通信领域,随着5G网络的日益普及和网速的飞速提升,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宽。中国联通此次展出的“5G新通信智能交互平台”,就充分利用了5G的大带宽、低时延、泛连接特点。结合AR&VR、三维建模、智能交互等先进技术,该平台为企业、等提供了丰富的5G音视频交互服务。在金融行业,用户可远程接入银行柜台服务,享受与现场办理同等的便捷体验及个人隐私保护;在能源行业,井场智能联动系统应用体系得到了重构,实现了井场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在交通行业,以5G新通信为基础,为老年乘客提供了无障碍智能通信服务和可视化交互的智慧助老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在国产化适配与自主可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与国产手机芯片的完美适配。
而在人工智能的另一大领域——数智人技术方面,借助拟人化的外表和人工智能的内核,数智人已经开始在多个行业中商业化落地。腾讯云智能小样本数智人生产平台的新发布,更是让数智人的制作变得简单高效。在中关村论坛的现场,北青报记者尝试用数智人虚拟主播代替真人主播进行7×24小时的直播服务,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更为重要的是,本次论坛上展示的数智人技术更加聪明,他们不再拘泥于固定的互动方式,而是初步具备了理解人类指令意图的能力。这一技术的突破得益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技术成果转化和智谱AI的研发努力。
无人驾驶技术也在本次论坛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如今在亦庄等地,已经可以打到百度自动驾驶的车辆。随着技术发展和政策批准,这些车辆将会实现真正的无人化。百度公司的Apollo平台是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包括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四大模块。在本次论坛上,百度还发布了基于语义地图的低速行人预测模型,这一模型的发布为无人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与此旷视科技在本次论坛上也发布了自研智能托盘四向穿梭车系统,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
本次中关村论坛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成果和发展趋势,让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智能旷视托盘四向车:柔性物流系统的灵活力量
谈到物流,我们常常联想到庞大的仓库、纵横交错的货架与复杂的货物调度。在这样的环境中,旷视智能托盘四向车作为柔性物流系统中的离散型设备,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如何实现“一车跑全仓”?这背后的关键是柔性物流的力量。那么,什么是柔性物流?旷视的解答是:它拥有离散型设备和分布式控制两大核心特点。用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像搭积木一样灵活组合、柔性部署。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得仓储管理更为便捷,而且极大地提升了物流效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柔性还体现在系统的“动态可扩展性”。无论是淡旺季还是业务增长变化,企业都可以随时增减四向车的数量,从而轻松应对各种挑战,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承载能力。这样的设计确保了物流系统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智慧城市的绿色革命:AI助力碳中和
在智慧城市的征途上,AI正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推手。恒华数元展示的基于楼宇大脑神经网络系统的碳管理平台,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通过充分利用清洁能源,集中引用性价比高的技术产品应用,该平台的末端传感感知节点和主要用能设备传感感知节点确保了楼宇用能设备的高效运转。这不仅优化了楼宇的能耗曲线,而且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尤其是针对楼宇电力和空调系统的高能耗问题,通过弱电监测及AI控制系统和产学研深度合作形成的策略算法,确保了节能率的显著提升。目前,这一创新项目已在多个省份成功落地,预示着未来更多居住小区、写字楼、商场等将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进化。
AR眼镜的新突破:智能穿戴助力无障碍交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穿戴设备也日益成熟。中关村论坛上展出的亮亮听语者智能眼镜,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完美融合。这款双目光波导AR智能眼镜不仅外观时尚,而且功能丰富。对于听力受损人群来说,这款眼镜无疑是一大福音。它可以将声音信息转换为文字在眼前显示,同时还具备同声传译功能,帮助用户在国际交流中无障碍理解。更重要的是,它的轻便设计和毫秒级实时字幕功能使得使用体验更加出色。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具备了量产能力,预示着未来市场的广阔前景。
隐私保护的未来:隐私计算技术的开源之路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数据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隐私计算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本次中关村论坛上,蚂蚁集团首次公布了以关键基础软件为核心的开源完整版图,其中的隐私计算技术“隐语”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技术平台为全球用户开放,可帮助用户低成本探索隐私计算应用场景。在金融、医疗、保险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充分展示了其强大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这一技术平台的使用,我们不仅能够保护数据隐私,还能够释放数据价值,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从智能旷视托盘四向车的柔性物流系统到智慧城市的绿色革命、AR眼镜的无障碍交流以及隐私计算技术的开源之路,我们不难看出人工智能正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声音的律动:大模型的革新与监管技术的探索
随着ChatGPT的火热,语言大模型成为科技界的新宠。百度、阿里、知乎等巨头纷纷涉足其中,推出自家的AI大模型。而在中关村论坛上,视觉GPT也崭露头角,特别是SegGPT的亮相,它摒弃了传统思维,通过图像交互完成任务。
SegGPT是如何工作的呢?当你展示一张图片并圈出“彩虹”,再提供一系列包含彩虹的图片时,SegGPT便能自动识别并圈出彩虹。这一技术让机器理解更为直观,不仅限于语言,而是深入到视觉领域。如同人类学习新事物一样,给出一个样例,模型就能捕捉意图并模仿完成类似任务。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甚至能通过一点或一框的提示,精准识别画面中的特定物体。想象一下,机器人利用这一技术,能精确抓取西红柿而不挤压它,这是多么的精准与巧妙。
现在,国内的大模型如百花齐放,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创新的焦点。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预测:“大模型即将改变世界。”而戴琼海院士也详细列举了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变革。
在这一波波技术浪潮中,也有声音提醒我们需要注意。李开复指出,AI并非万能,它可能制造虚假信息或被不法分子利用。在开发大模型的我们也需要研究控制技术的法律和法规。他强调:“尽管AI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谨慎。”
这个时代的AI正在逐步改变世界,而我们作为决策者、开发者和公众,也需要与时俱进,不仅研究如何开发技术,更要探索如何管理和控制这些技术,确保它们为社会带来福祉而非灾难。本版文/本报记者温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带来了这场关于声音、关于AI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