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人类助手还是焦虑制造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原先遥不可及的设想已经变为现实。操作人员与工业机器人共同构建的工业生产网络,正得益于快速传播的信息和集约化控制管理,为我国第二产业的飞跃发展注入活力。
在发达国家提出工业回流,同时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机器换人”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工业机器人作为这一变革的核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成为了工业互联网及网络传播等多领域学者的研究焦点。
回顾2010年至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预示着未来的广阔前景。在我国制造业重镇佛山,传统工业正经历着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企业,通过研发工业机器人,为佛山高端装备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省人、降本、增效的目标。
以小熊电器为例,华数工业机器人的网络通过打造全新的切碎机自动化生产线,将生产所需人员大幅减少,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那么,工业机器人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依赖工业互联网技术的高度自动化机器装置。它们能够执行人类预先导入的指令和编程,具备重复编程和自动控制的能力。工业机器人通过完成高重复性或者人类无法胜任的高精密度、高危险性工作,协助现代工业生产。它们是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产物,反映了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以及我国“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智能制造被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在这一背景下,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突破了传统机器人生产、操作的限制,在应用范围、工艺细分、作业精度、智能操纵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对制造业的成功转型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工业机器人有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呢?它们具有指标研究特点可编程性,可以根据快速变化的生产需求、环境条件,通过修改编程内容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这与现在的个性化生产特点高度匹配。
工业机器人的拟人化程度越来越高。最初的工业机器人是简单的机电一体化自动机械系统,但现在,它们的机械结构模仿了人类肌体,例如机械臂的应用,可以完成旋转、移动、转移物件、绕行等动作。而且,它们还配备了类似于大脑的控制系统和类似于神经系统的互联网连接。
工业机器人还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为了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工业机器人在执行各种作业任务时表现出较高的通用性。企业只需对工业机器人末端零件进行微调或重组,就可以完成不同的产品产出。
机电一体化的特征在工业机器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微电子技术赋予了工业机器人获取信息、记忆、语言理解、图像识别、推理判断等能力,这是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将在制造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探工业机器人的当下与未来
01 工业机器人现今的发展方向——细分市场的精准布局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工业机器人正逐步走进细分市场,满足精准需求。相关企业正积极开辟新兴市场,针对特定市场进行深入的创新。它们正通过细分布局,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的专业性,抢占市场份额。工业机器人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指标,多维度突破传统性能的限制,解决特定行业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借助优惠的部署成本、优质的售后服务,工业机器人正在不断拓展高端市场。它们还凭借安全、易用、部署灵活、柔性高等优势展开国际多维度合作,致力于打造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态圈。
02 工业机器人产业趋势洞察
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正朝着人机协作、自主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迈进。这些趋势得益于工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自主化学习与智能控制使操作者无需过多的编程和遥控。它们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自我调整和优化路径,从而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专业要求并增强了安全性。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如识别、传感、分析、整合等技术的结合应用,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机器人之间的互联与协同作业使得集中网络化管理更为高效,正在构建工业机器人的互联网络。
03 工业机器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解析
虽然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相对集中,市场使用率低。尽管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区域,但由于经济及科研的高要求,市场普及程度仍然有限。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人才缺乏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对进口核心零件的依赖性强。产业链的不完整和协同创新机制的缺失也是问题所在。当前,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小批量生产导致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封闭的研究环境限制了新思想的产生和交流。对工业机器人的支持力度有限,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尽管高度关注工业机器人发展,但具体的扶持政策仍有待加强。
应对策略与前瞻
面对上述挑战和问题,我们应加快完善机器人协同创新体系。积极与国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高技术人才引进。建立机器人行业共用技术研发基地,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完善各地工业机器人发展方向与规划。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整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持续发展,迎接未来的挑战。构建“两院一园”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工业机器人融资租赁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CNNIC报告指出,投融资在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工业机器人融资租赁模式的创新,进一步降低了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的门槛,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利用效率及普及度。这一模式有效缓解了工业机器人相关产业区域和应用领域的集中度过高,市场使用率不高的问题。
在2020年的投融资事件中,机器人类型的分布反映了技术创新的热点。结合“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模式,工业机器人的融资租赁市场正在搭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机器人”创新服务平台。这一平台旨在改善资源闲置、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效率和普及率。
为保障工业机器人的交易安全和长期使用,国家应建立完备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并推动实时更新机制的建立。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也降低了闲置和废弃导致的资源浪费。
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在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也解决了许多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难题,如有害化学物质和复杂生产环境对员工健康的威胁,以及长时间重复劳作对员工心理的影响等。其大规模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就业影响、成本与收益平衡、安全保障和争议等。其中,工业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是最受公众关注的问题。
虽然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必然会替换一部分低技能劳动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失业,引发社会焦虑。但研究指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实际上在减少非技能就业的推动了劳动力技能就业的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这说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就业有着正面影响,加速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趋势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产生了全新的发展热点。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释放了劳动力,使更多人员流向第三产业,推动了人工智能与实体服务经济的融合。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效率与体验感,创造了极具前景的经济新热点。
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国民基础素养的不匹配问题日益凸显。群众对互联网的理解力、掌握度与网络素养的差距较大。这不仅影响了互联网新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最大化利用,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提高国民网络素养,使其与互联网发展速度相匹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我们亟需与之同步并进,提升大众的网络素养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网络素养的核心在于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互联网发展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激发思考的能力,而非盲目接纳或排斥互联网这一社会发展的新兴主要力量。我们需要培养自己,以不同的方式了解和正确使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机器人,究竟是人类的得力助手还是焦虑之源?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但让我们共同期待,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能够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期待,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