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bot供应链迁移,在华业务失去存在感
在刚结束的激动人心的购物狂欢节——双11中,曾经引领家庭扫地机器人市场的先锋iRobot似乎在中国市场声音低沉。回溯至六年多前,当iRobot的董事长科林·安格尔踏入中国,重掌中国业务时,他的信心如炬。中美贸易摩擦的阴霾逐渐笼罩,给这家公司的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
自2019年起,贸易摩擦使得iRobot开始将部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马来西亚。这一转变不仅象征着其供应链与中国市场的解绑,更代表着它逐渐远离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与此中国本土的扫地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迅速占领市场,令iRobot错失了在中国的腾飞机会。
科林·安格尔在2017年曾带着他的创业故事来到中国,与媒体亲密互动,甚至走进高校分享经验。他坚信iRobot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的领先地位,理应在中国市场得到同样的回响。即使在疫情期间,科林也未曾放弃与中国媒体的沟通,即使是通过线上的方式。他坚信疫情会提升人们对居家清洁的需求,为扫地机器人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美贸易摩擦打破了这家公司的美好愿景。在摩擦初期,iRobot对中国市场依然充满期待,其制造环节仍在中国进行。但随着局势的发展,该公司不得不调整策略。科林曾公开表示,因中国扫地机器人出口到美国的关税加征,一年内将损失2500万美元。他呼吁中美双方共同寻找解决贸易摩擦的合适方式。他的失望与担忧反映了全球贸易局势的不确定性对商业决策和企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尽管挑战重重,但科林与中国市场的紧密联系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仍然令人印象深刻。美国对iRobot的关税波折与供应链调整之痛
美国对iRobot的关税征收经历了一系列反复。据iRobot的2022年年报透露,其扫地机器人Roomba产品自2018年9月起便受到美国第301条关税的约束。在这段期间,关税的征收与豁免反复无常,使得公司不断调整应对策略。
贸易摩擦使得这家总部位于波士顿的美国公司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国际贸易政策以及与中国集中制造相关的风险,iRobot不得不对其在中国的供应链布局进行调整。为了降低风险,iRobot于2019年底在马来西亚增设了制造能力。这种搬迁活动带来了与建立新制造设施相关的成本和风险。
尽管iRobot的大部分合同制造地点仍位于中国,但其在2022年继续扩大在马来西亚的生产。这种转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再次面临产品销售利润率的压缩和产品定价的压力。”iRobot在财报中表示。全球经济状况和对消费者支出的任何相关影响可能会对其业务、运营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iRobot的经营状况在2022年出现了转折。尽管公司在之前的年份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2022年却出现了经营亏损,并且亏损额还在扩大。由于产品订单减少和毛利率大幅下降,iRobot的经营亏损达到了2.404亿美元。与此公司的研发、营销、行政等费用仍在增长,给公司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
iRobot正面临着来自关税、供应链调整、市场变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找到出路,将是iRobot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面临财务压力和市场挑战的双重打击下,iRobot的财务状况及市场地位逐渐黯淡。
其现金储备在2022年末降至1.179亿美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也大幅下降,从年初的3.939亿美元降至年末的2.321亿美元。面对这样的经营压力,iRobot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
在2022年8月,iRobot与亚马逊达成收购协议,这一决策显然是为了寻求资金上的支持。与此公司还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约100名员工被裁,占员工总数的8%。自2021财年结束以来,总共裁减了203名员工。iRobot还签署了总部部分转租协议,以削减成本。
即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iRobot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似乎仍难以逆转。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年萎缩,产品力被削弱。曾经的高价策略不再适用,现在其均价已经低于中国本土龙头企业。
据奥维云网(AVC)的数据显示,2023年累计到第47周,iRobot在中国线下扫地机器人市场排名第九,市场份额仅为0.09%,同比减少0.72个百分点。线上市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排名处于第13位,份额为0.12%,均价大幅下降。
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头无两的iRobot,在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后,正面临着中国本土品牌的挑战。早在2016年,iRobot便增加了对中国的投资,那时的上海艾罗伯特机器人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20万美元增至60万美元。随着一手打造iRobot中国团队的张莉离职,公司在中国的声音逐渐减弱。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公司的管理阵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尽管iRobot仍然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但其在中国的地位似乎已不如前。
一位清洁电器企业的负责人向我们透露,智能清洁电器行业,包括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等,其供应链和生产链主要集中在中国。全球大部分的产能也集中于此。这也催生了一大批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如苏州的科沃斯和追觅等企业,以及东莞、惠州和深圳的石头、云鲸等工厂。这些企业利用成熟的制造业和生产技术,不断创新智能清洁电器技术,并借助便利的出海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
相比之下,曾经引领行业的iRobot如今正面临来自中国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尽管它在某些技术领域仍具有领先地位,但在一些方面已经被中国本土品牌赶超。例如,针对中国市场特有的瓷砖和地板地面清洁需求,扫拖一体已成为中国扫地机器人主流产品的主打功能。数年前科林·安格尔曾表示iRobot不会将扫、拖功能集成到扫地机器人里,因为难以兼顾两种功能。这也反映出两家公司在市场策略和技术发展上的不同路径。
中国的扫地机器人市场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在2023年的双11购物狂欢中,全能基站产品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大约70%,这些产品不仅具备高效的清洁能力,还融合了自集尘和自动清洗拖布等创新功能。与此中国的一些领军企业如科沃斯和石头科技,其营收已经超越了全球知名的扫地机器人制造商iRobot。
在2023年上半年,科沃斯和石头科技的营收均超过了iRobot的同期营收。科沃斯以71.44亿元人民币的成绩领跑,石头科技紧随其后,实现了33.74亿元人民币的营收。这一显著的成绩标志着中国扫地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并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
在全球竞争中,iRobot正面临着来自中国企业的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种竞争压力,iRobot调整了生产策略,暂时减少了中国和马来西亚代工厂的产量,并计划在4月增加产量。这一决策反映了iRobot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以及其灵活应对的能力。
在马来西亚市场,iRobot与中国品牌如科沃斯、石头、小米等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小米以其性价比和生态链资源赢得了市场份额,而科沃斯则以其高端定位以及线下实体店的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与此石头科技在线上销售方面表现出色。科沃斯集团旗下另一品牌添可的洗地机也进入了马来西亚市场,进一步增强了科沃斯的市场竞争力。
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iRobot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企业的强烈冲击。中国的扫地机器人品牌在完成国内市场的布局后,正加速进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例如,在日本东京的大型零售店BIC CAMERA中,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已经与iRobot展开直接竞争,甚至邀请了当地艺人进行代言。
面对竞争压力,iRobot在2022年的年报中提到了自身的风险和挑战。其竞争对手不仅包括其他地板清洁机器人销售商,还有新的市场进入者。许多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拥有更广泛的资源和更大的规模,这使得竞争愈发激烈。面对挑战的也是机遇的所在。中国企业的崛起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自2022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及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清洁电器海外市场规模出现了罕见的萎缩,销售额达135亿美元,同比下降9%。在这一背景下,扫地机器人的销售额虽然达到了30亿美元,但增速也相应放缓。据行业资深分析师马佳透露,中国品牌的扫地机器人凭借技术革新和独特的自清洁基站功能,在海外市场获得了近50%的市场份额。尽管面对市场竞争与挑战,中国制造的扫地机器人仍然保持着竞争优势。
尽管iRobot公司努力调整策略,将部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马来西亚,并采取措施节约成本,但在今年依然未能实现盈利目标。根据最新财报数据,2023年上半年,iRobot的收入为3.97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5.47亿美元有明显下滑。其净利润亏损也扩大至1.6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亏损额相比增加了不少。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营压力的增加,iRobot仍需寻求有效的策略来扭转业绩下滑的趋势。
来源:第一财经】报道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