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亟需换道超车瞄准细分市场找准湖北赛道
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带电作业机器人引人注目。该公司专注于酿造自动化和电力作业安全两大领域,展示了其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卓越实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柯皓所拍摄的画面,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左晨报道,随着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器人应用场景愈发丰富,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前景充满希望。面对激烈的机器人产业竞争,湖北如何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面对强者,我们的差距不小。数据显示,去年我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350亿元,综合发展水平处于国内第二方阵;大数据产业规模虽然突破500亿元,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但依然需要继续努力。
湖北的机器人产业虽然在不断进步,但仍然需要面对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优势,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以迎接更加激烈的竞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机器人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湖北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湖北机器人产业面临挑战: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尽管我省在机器人产业上付出了诸多努力,但与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和山东等地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据前瞻研究院的研究报告称,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实力强大,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这些地区在产业链构建、市场需求以及创新资源布局等方面均走在前列。相较之下,包括武汉在内的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规模相对较小,集聚效应尚待培育。
中国科学界重量级人物、丁汉院士认为,湖北的机器人企业规模偏小,骨干企业实力不足,关键零部件生产性能有待提高,知名品牌及产业集群尚未形成,面临国内外机器人龙头企业的竞争压力。这无疑为我们揭示了湖北机器人产业的一大现状。
除此之外,人才也是制约湖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白皮书2020》指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高达30万,资深复合型“高手”年薪百万也难寻。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聚集了全国八成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相比之下,内陆地区的人才储备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的匮乏成为一大难题。
面对这些挑战,湖北的机器人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我们明确方向,加大投入,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相信湖北的机器人产业一定能够迎头赶上,走向辉煌。湖北,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尽管拥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强大的机器人研发实力,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均处于全国前列,但丁汉指出,研发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尽管如此,湖北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科技成果的经济转化。
近年来,湖北采取“钱变纸”的策略,致力于让科技成果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活力。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今年2月18日湖北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会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建设正式启动。这一项目以“一核一轴三带多组团”为布局蓝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积极辐射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等地,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人才集聚。
在这个宏大的计划中,湖北正加快布局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智能计算中心,发展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双一流”建设也在深入推进,以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打造原始创新战略策源地。
丁汉强调,为了将湖北的机器人研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应牵头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有效整合产、学、研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他相信,通过激发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创新思路,推动先进机器人技术的落地,湖北的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深度融合与推动下,湖北的科技创新将不断走向新的高峰。细分赛道,湖北未来可期——找准企业新方向
如何在激烈的全国竞争中,让湖北企业脱颖而出,找准属于自己的“赛道”呢?当前国内通用机器人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绝大多数份额,而专业机器人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湖北企业需要聚焦细分领域,发挥制造工艺优势,为行业提供定制化机器人,从而实现“换道超车”。
据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机器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徐击水介绍,当前国内通用机器人市场如瑞士ABB、德国库卡等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国内企业仍在这个利润空间狭小的市场中进行竞争。专业机器人市场却是一个未被完全开发的蓝海。湖北企业若能深入理解行业需求,针对特定领域研发定制化机器人产品,无疑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以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CobotSys,成功推出了零接触式智慧药房、香菇智能分拣机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仅仅五年时间,库柏特的估值已经超过了20亿元人民币。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聚焦细分市场的巨大潜力。库柏特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创新的产品解决方案,更在于其深度理解并满足了特定行业的实际需求。这也为湖北其他企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方向。若能深入挖掘各行业的需求痛点,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湖北企业完全有可能在专业机器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库柏特商务经理金晟中向我们介绍,该公司目前专注于专业领域的赛道,致力于成为医院智慧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佼佼者。金晟中详细描述了公司所打造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如智慧门诊药房、智慧手术室、智慧病房以及静配中心等,每一个解决方案都体现了专业、多元和智能化的特点。
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深入酿造自动化和电力作业安全两大领域的研究,其研发的智能上甑机器人在业界已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款机器已在茅台、洋河等超过30家知名酒企成功应用,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显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武汉中仪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一直专注于管道检测与维护这一领域。经过十年的努力,该公司成功研发出多款管道探测或维修机器人,企业营收也实现了飞速增长,从最初的50万元增长至1.8亿元,成为国内排水管网全生命周期运维的领军企业。
武汉力龙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将目光锁定在政务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该公司研发了一系列机器人产品,包括网上服务、现场引导、窗口办事、文件递送等,旨在为各级政务中心及网格中心提供AI智能化应用及服务。目前,该公司已经在全国实现了300余个政务服务和网格管理的成功案例,用户遍布北上广以及湖北、江西、四川等地。该公司行政副总裁刘玉葵表示,他们将持续致力于智能机器人在政务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协同产业链,汇聚强大合力
众所周知,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了从核心零部件到AI技术的多个关键环节。在我省,虽然机器人产业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但各环节的交流与协作并未达到最佳状态。许多企业表示,目前的产业链较为分散,缺乏集中的产业园区,导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合作不够紧密,对外知名度有待提高。
其中,武汉海默机器人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家专注于新一代协作机器人研发与生产的公司,其业务范围已广泛涉及电力、电子、汽车、家具及通信等多个领域。公司的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电力行业的变压器检测与高压电网测试,电子产品装配与检测,汽车零部件的抛光与打磨,机床上下料,家具的喷漆与喷釉,以及通信产品的测试与组装等。
为了支撑其业务的快速发展,该公司已建立起完善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渠道。目前,公司在武汉、黄石、苏州、成都等地设立了2个研发中心、1个生产制造基地以及3个销售服务中心。尽管公司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需要从省外采购,其客户群体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但公司始终致力于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积极寻求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期形成合力,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通过这样的努力,相信未来的机器人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各企业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产业的繁荣发展。武汉的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机器人、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卓越的专业能力,并致力于提供全面的课程建设方案。公司面临着一些挑战。鲜鳞波,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解释了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公司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如芯片、传感器和处理器都是从沿海省份采购的,但湖北本地生产的同类产品在性能和种类上还存在差距。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供应链稳定性,还限制了其本地化发展。
行业客户的认知度也有待提高。金晟中坦言,他们发现大部分医院都有智慧升级的需求,但他们推出的改造方案在湖北难以落地实施。相较于沿海城市,湖北在思想解放和对智慧医疗的接受程度上稍显落后。这也反映了当前湖北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推广所面临的困境。
面对这些问题,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需要在资金、税收和销售等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使用国产和省内生产的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湖北需要把握新一轮技术改革的机遇,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大健康等领域强化机器人的示范应用和研发能力。徐击水的观点也强调了这一点,他认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应被纳入湖北的重要产业政策中。
丁汉的建议更是深入到了具体的实施层面。他提出湖北应加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并在细分领域中寻找隐藏的冠军企业,通过增强研发能力和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湖北打造“51020”现代产业体系贡献力量。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湖北在全球智能技术领域的地位,还将为湖北制造“主力集群”注入新的活力。湖北的智能技术产业面临挑战但也充满机遇,只有政企合力,才能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