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精准、更微创、更简便 机器人做手术你放心吗?

行业资讯 2024-12-12 09:39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机器人已成为现代医疗领域的一大亮点。在北京市海淀医院的手术室里,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精准定位穿刺位置,展现了高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医疗机器人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除了骨科手术机器人,还有腔镜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等,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这些手术机器人已在骨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神经外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那么,机器人手术相较于传统人工手术有哪些特点呢?手术机器人的精准度非常高,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机器人手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手术机器人还能够减轻医生的操作强度,降低手术过程中的疲劳和误差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以来,北京、上海等地将机器人手术费用纳入医保统筹,这标志着机器人辅助手术正逐渐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政策的支持、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对于患者而言,机器人手术是否让人放心呢?实际上,机器人手术已经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验证,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手术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可以肯定的是,机器人手术将是未来医疗领域的一大趋势,它将为医患带来更加安全、精准、高效的医疗体验。

1.机器人能否替代医生之手?

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主任医师安伟的手术室里,一场革新正在悄然进行。10月21日晚9点,安伟结束了当天的第五台手术,其中四台手术都是由机器人辅助完成的。这是科技的进步,还是医生的助手?安伟给出了答案。

从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手术到肾盂癌的半侧泌尿系切除手术,每一场手术背后都是安伟与机器人团队的紧密合作。机器人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医生的得力助手,是手术室中的新伙伴。医生坐在控制台前,通过机器人的精细操作,模拟人工手术动作。这种新型手术模式不仅减轻了医生连续作战的疲劳,更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视野。

自2020年5月以来,安伟及其团队已成功完成近300台机器人手术。安伟强调,机器人在根治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搭载的高精度微型摄像头能放大病人体内的图像至10倍以上,并生成高清的3D画面。而那灵活的机械臂,拥有7个自由度,能540度旋转,极大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和视野。

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并非新鲜事物,其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在国内也发展了20多年。安伟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机器人有望成为最典型、应用最广泛的高端医疗设备。它们不仅能够扩展医生的诊疗能力,更能提高手术质量,为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这是一个科技与医学融合的时代,医疗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医疗格局。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杜志江副所长谈及的话题暂时按下不表。让我们来聆听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的苏永刚副主任医师为我们揭晓传统骨科手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传统的骨科手术中,医生依赖X光线透视图像进行手术路径的规划,纯手工操作的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手术系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机器人能够精准地将X线导航图像输入电脑,让医生借助手术人机交互软件,进行更为精确的路径规划。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的孙大辉创伤骨科主任为我们深入解析了机器人手术的精髓。他强调,通过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精准图像定位算法,机械臂能够精确地执行医生规划的指令。这不仅将复杂的手术过程简化,提升了手术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并不能替代医生对骨骼立体解剖结构的理解、对影像的准确判断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机器人只是医生的得力助手,它能通过自动导航找到手术规划中的最佳通道螺钉位置。

那么,面对这样先进的手术技术,人们不禁会问:机器人手术安全吗?会不会出现意外,遇到故障需要重新开刀呢?

专家们纷纷表示,虽然科技进步不断颠覆传统医疗,但医学的本质并未改变。机器人手术虽然精准,但仍然需要医生的判断与决策。对于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关爱,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至于手术安全性的问题,现代机器人手术系统经过严格的设计和测试,安全性得到了广泛验证。遇到故障需要重新开刀的情况极为罕见,而且通常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探索前沿医疗科技:机器人手术遇断电,我们该如何应对?

当我们谈论机器人手术时,安全性始终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机器人手术以其卓越的稳定性、精准性和持久性成为了医疗领域的一大亮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倪端宇表示,当向患者解释清楚手术的原理和潜在风险时,大多数人是愿意接受的。而且,如果有任何疑虑,他们还可以随时与医生沟通。

医生的专业知识和对手术机器人的深入了解是患者接受机器人手术的信心来源。他们不仅是执行手术的专家,更是患者信赖的伙伴。他们对疾病的深刻理解和手术机器人的精准操作,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了一项重要通知,旨在规范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此,成立了国家卫健委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如孙大辉医生,对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他们提出的要求是确保“零风险”,即在手术过程中不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

在追求“零风险”的道路上,医生的实力是确保机器人手术成功的关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韩钦透露,即便提供了详尽的术前说明,仍有一些患者心存疑虑,担心机器人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此,韩钦医生耐心解答,并向患者保证:“机器人系统具备紧急处理模式,我们医生也早已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

进行机器人手术的医生,都拥有丰富传统的手术经验,能够应对各种紧急情况。这些医生及其助手都经历了一系列严格规范的培训。机器人手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医生与工程师紧密合作的沟通机制。正如倪端宇所言:“机器人手术是软件控制下的程序执行过程,涉及到一套复杂的软件系统和硬件操作系统。临床上的新需求或操作便利性的改进,都需要医生和工程师直接沟通,以确保手术流程的顺畅。”

除了安全性备受关注,费用也是患者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据了解,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医院,如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开机使用费在2万至3万元之间,且大部分地区都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从长远来看,机器人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以骨盆骨折手术为例,传统手术中使用的进口钢板费用高达8万至10万元,国产钢板也需要6万至8万元。而采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的费用则为4万至5万元。

孙大辉指出,医疗技术的进步正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患者的整体花费减少了,微创手术的效果更佳,而且能够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带来的长切口、大创伤和容易感染等缺陷。特别是在机器人手术领域,其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标题:机器人手术的挑战与前景:普及难题究竟何在?

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趋势: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约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8亿元,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扩大,到2026年有望达到惊人的250亿元。尽管市场前景广阔,机器人手术的普及却面临诸多挑战。

设备价格是普及率低的首要原因。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每台价格高达2000万至3000万元之间,每年的维修费用也约为150万元。这使得只有经济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有能力采购手术机器人。除一线城市外,大部分省会城市的医院也只有寥寥几台手术机器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医疗机器人的高昂售价呢?这与其研发特点息息相关。在医疗机器人的研发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将医生的临床需求转化为工程语言,进一步提炼出科学问题,掌握关键技术,然后探索解决之道。杜志江表示,这一过程充满挑战,需要医学、机器人学、材料学、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种复杂的研发过程无疑增加了医疗机器人的制造成本。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前景仍然十分广阔。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医疗机器人进入医院,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腔镜手术机器人和关节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提升,也将进一步推动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吧!医疗机器人的研发之旅充满挑战与机遇。从样机到产品,再到临床注册和生产,每一步都需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的开发、审核规则与流程,经历漫长的研发周期和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在我国,手术机器人领域起步相对较晚,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核心零部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近年来国家对手术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政策上的引导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中国制造2025》和《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明确提出了对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对智能手术机器人的攻关及其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

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我国的高校、医院和高新企业开始联合探索,努力加速医疗机器人的国产化替代速度。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研究团队的出色工作,使得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上市及临床应用指日可待。中国工程院院士田伟带领团队历经数千次失败,最终成功研发出第三代骨科导航机器人天玑,这样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工融合技术的深入发展和临床经验的持续积累,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和价格普惠将成为可能。未来,手术机器人将以更亲民的价格,惠及更多人,为他们的健康带来福音。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领域,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